说明:“浔阳文史”系列发布老一辈九江文史专家们的文章,为的是使他们的研究成果得以更广泛传播。除修订个别标点,适当添加分段和图片外,编者不对文章做更多修改。为尊重原作者,文章首发于“浔阳叙话”公众号,再由编者的公众号“冯晓晖”转发。
本篇选自2020年出版的浔阳文史参考资料丛书《浔阳轶闻》。
崔若林(作者像)
(续上篇)
清道光二十年(1840) 鸦片战争后,九江有不少店铺享有盛名。咸丰三年(1853),城区建起九华门、大巷口、张官巷、四码头、大码头 5 个码头后,即有经营布匹、京广洋货、酒楼、茶栈、机关转运等 11 行业的店铺 100 余家。可见,商业文化与农业文化的融合,在当时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亦是九江码头文化先进性的本质所在。
在精神文化方面,九江踞于吴头楚尾,吴越、荆楚文化是九江码头文化的基因。随着码头的日益拓展和经济文化交流,中原、江浙、齐鲁等地文化的传入和交融,使得九江码头文化具有多样性、兼容性的特点。九江码头文化的先进性,是其以开放的姿态、虚心的态度,学习吸纳各地文化精华的结果。正是在其影响下,社会生产力才得到解放;传统封闭的农业自然经济被打破;商品经济大发展,昭示着社会生产关系势必发生变革。
历史上九江以儒家文化为自己的传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然而随着码头文化悄然走来之时,本地固守的传统文化不得退却几分,“重义轻利”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鲜明观点,“文不经商、士不理财”是九江人世代固守的信条。码头文化则是以浓厚的商业气息出现在人们面前,并逐步为人们所接受。
清末的九江码头 编者配图
因水兴商,因商兴市,九江人在实实在在地享受着码头文化带来的实惠。编织、印染、食品、酿造、酱菜业以及各种各样的日用器具制造等手工业蓬勃发展,并将生产出大量商品参与社会交流,招徕大批外地客商前来批购货物。九江茶饼、桂花酥糖、陈年封缸酒、黄利源酱菜等,名噪全国乃至世界。
商品经济越是发展,从业人员越是增加。如光绪十年(1884) 五月《申报》载:“本月初,头茶到埠,各妇女风闻,早守在桟门前,等候茶者数以千计。从自然经济中解脱出来的九江人们,经济收入增加,购买力提升,从而奠定了城市繁荣的基础,也使人们在不否定传统文化的情况下,逐步接受了码头文化,并在人们的头脑中占据了一定位置。
在社会形态方面,码头文化不是孤立的,而是融汇了包括吴越、荆楚、中原等多种文化成分在内的兼容性文化。但九江码头文化的形成,也绝不是多种文化成分的等量相加,而是既有渗透融汇,又有冲击、排斥。比较典型的是,在多种文化渗透、融汇中,“利”占了“义”的上风,商业文化占了礼仪文化的上风。融汇而成的码头文化,其显著特征是发展商品经济,建设物质文明。
在码头文化的推动和影响下,九江的工商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据《九江文史资料》第 10 辑记载:“清同治年间,商业关税曾居全国之首,民国二十年(1931),分布在城区的商号有经营绸缎、布匹、百货、杂货、精盐、燃料、皮丝烟、瓷器、五金颜料、油酒酱园、茶栈、转运报关等 10 多个行业,318 家。民国二十五年(1936),商号增至 27 个行业,633 家”。九江工商经济的发展,既为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也让百姓的口袋里增加经济收入,因此说码头文化在这中间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九江大中路上的瓷器店 编者配图
在九江码头文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既有可借鉴的历史经验,亦有值得沉思的教训,即长江航运业快速发展,商品经济大潮来临之时,对九江自然经济形成极大的冲击,在经济水平提升的前提下,也使社会产生了两极分化,出现较大的贫富悬殊。
清末民初,九江商贸业遐迩闻名于长江中下游,但城内的工商各业和诸多的店铺、作坊多是外地人创办的,“郡邑列肆而居者,皆远乡大贾”,如华康商行主系江苏镇江人,万铭记百货店主系南昌人,钟表店主系宁波人,梁义隆店主系安徽人,华盛昌店主系丰城人等等,而真正属于本地人创办、领办的较少。
外商外资介入九江的经济发展,应当说是件好事,应予以欢迎和支持。但本地人不应由此而产生依赖思想,长期处于从动地位,而应在外因的作用下,使内因发生变化,积极主动地同外地商人携手并肩,共同发展九江经济。在发展商品经济的过程中,市面上也出现一些无序竞争,不平等竞争及其他不规范行为,以至于“同行是冤家”“对面是对头”,哄抬物价,欺行霸市,假冒伪劣,高利盘剥、尔虞我诈等,极大地阻碍了九江经济的发展。此外,还出现街霸恶棍、地痞流氓、烟馆、赌场、妓院等社会黑势力和伤风败俗的场所,曾严重败坏社会风气。
九江码头文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兼容并蓄,共同发展的动态开放性。码头以对接陆地与水系的方式连通了九江这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以人员交流的方式打破九江的文化封闭,以物资交换的方式促进了九江的繁荣,以文化交流的方式推动了九江文化的融汇发展,以风俗民情融汇发展的方式维系了九江政治稳定格局。这对于我们在世界政治多极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大潮中,更好地保持民族特色,维护国家统一,快速发展国民经济,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顺利融入国际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九江大中路 编者配图
“欲知来者察往,欲知古者察今”。研究九江码头文化,弄清九江码头在历史各个时期中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把握九江码头文化产生、发展及其运动规律,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坚决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市委关于加快沿江城市发展的政策,科学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催生“黄金效益”,建设以港口为依托、以工业为主导,以重工化工、新型工业为重点的临江工业城市、文化旅游城市、长江沿岸和中部地区经济中心城市,皆具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读后记:崔老师的文章旁征博引,阐述了九江码头文化具有多样性、兼容性、先进性与开放性等特性。目前比较统一的看法,九江的文化的特质就是码头文化,这个说法对不对?
浔阳叙话:记录赣鄱历史,讲述浔城故事,品鉴风俗滋味,漫记百态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