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看《教师阅读地图》中的图书评介,其中《小王子》这本书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听说这是二十世纪流传最广的童话,从1943年发表以来,已译成一百多种文字,销售量达到上亿册,还被拍成电影,搬上银幕,灌成唱片,《小王子》至今也是全世界最受读者喜爱的畅销小说之一。
这本童话影响了数以亿计的小孩和成人。简单而深邃,美好而忧伤,是一部优秀的存在主义童话。为什么会这么受欢迎呢?我感觉文中语言浅显易懂,全书借对国王、爱虚荣的人、酒鬼、商人、点灯人以及地理学家的描绘,批判了成人世界追逐权力,爱慕虚荣,热衷计算,利益至上的现实,揭示了由此带来的生活及生命的无意义感,试图唤醒人们对爱、希望、友谊以及生命意义的重新理解与深刻思考。
《小王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作品,而是写给大人们看的童话故事。看看书中是怎么说的:“那些大人们真够呛,他们自己从来什么也理解不了,总让小孩子没完没了地向他们解释……”这话多给孩子们提气啊!
小王子离开他的星球,在太空旅行,拜访了好几个小行星,最后慕名来到地球,在撒哈拉大沙漠遇见故事的作者时,旅行已经持续将近一年 ,可谓见多识广。但是,他同样没有遇见一个可以真正交谈的人,对他所接触的那些大人,也只有一个评价:“他们都怪得很,怪得要命。”
小王子拜访的第一个星球(第325号星球)是一位老国王,这位国王奉行权力至上,但下面又没有一个子民,他封小王子当司法大臣,便全国只有一只老耗子,国王叫小王子自己审判自己,小王子不喜欢这种命令式的、居高临下的威严气氛,叹口气,抬脚走了。
小王子拜访的第二个星球,是一位爱慕虚荣的人,这种人心理有一种强烈的自负感,总希望别人崇拜他。小王子鼓掌示意,自负者脱帽还礼,感觉很有成就感。小王子觉得这种人很无聊,怪怪的,没得治了,便走掉了。
小王子拜访的第三个星球,上面住着一个酒鬼,酒鬼在喝酒时显出一副凄惨的神态,他为自己嗜酒如命而感到羞愧,但又没有办法戒除酒瘾,小王子疑惑重重,只好离去了。
小王子拜访的第四个星球,上面住着一个商人,商人很忙碌,把满天的星星当成自己的财富,整天活在自我算计之中,小王子感觉很绝望,便扬长而去了。
小王子拜访的第五个星球,是地球,是所有星球中最小的一颗,刚好容得下一盏路灯和一个点灯的人。这个点灯人不为自己而忙碌,心中想到的是他人的光明。小王子感觉这个点灯人可以交朋友,比前面那些人高尚,他忠于职守,对工作一丝不 苟,但地球上的人都很忙,活得很累。
小王子与狐狸的对话是书中的高潮部分,小王子要狐狸跟他玩,狐狸说:“我不能和你玩耍,我不是驯养的动物。”小王子忙问:“驯养是什么意思啊?”狐狸说:“驯养就是建立关系。”这里出现了一个词语“驯养”,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词在这种语境下使用。小王子驯养了狐狸,与狐狸建立了亲密的关系,狐狸听到小王子的脚步声,就感觉到很亲切,犹如美妙的音乐。对小王子而言,这只狐狸就不同于千万只狐狸了,而在狐狸眼里,小王子也有别于千千万万小男孩了。总之,他们彼此都成为世上唯一的了。
通过小王子驯养狐狸这段情节,我感觉到里面包含了丰富的教育学营养。“驯养”可以有多重含义,可以是教师与学生的相互驯养,也可以是师生与知识的相互驯养。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尊重、平等的关系,在这种润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其它同学也不会投来嘲笑的眼光。老师聆听学生有声和无声的语言,学生的思维可以灵动放飞,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知识在师生间相互碰撞,生命与知识发生共鸣,这是幸福完整的奥秘。
在现实教育中,我们的教育还充满了训斥,老师在学生面前高高在上,显示自己的威严,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唯分数、唯成绩式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折磨得失去了灵性,学生的大脑都被呆滞的思想塞满了,教学上形式主义的泛滥,令教师与学生分离、与自我分离、与知识分离,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了自己本真的存在。
因此,《小王子》既是对我们存在处境的一种洞察,让我们看到自己灵魂中国王、商人、酒鬼、地理学家、点灯人的一面,又是一种疗治,让我们经过爱与希望的洗礼,重新思考师生关系,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