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的安定生活被突然打乱,你会惶恐得不知所措?还是能调节好自己的心情,并很快能适应下来?
TED上有一个关于癌症病患克服病魔的故事——《死亡教会我活着的意义》,或许你会认为这可能和很多励志故事一样,主人公在对抗病魔康复后,从此过上了积极向上的生活。但是,这个故事或许会让你思考更多。
▶不痛快的事情学会由愉快来补偿
22岁那年,刚大学毕业的苏蕾卡和很多人一样,对接下来的未知充满了迷茫,好奇还有期待。离开校园后,她希望能做一名战地记者,所以找了份工作,也全身心准备好了面对接下来的现实生活。
可是,命运最残忍也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从来不会按设定好的模样来到你的身边。她被医院确诊为白血病。
这惊天的噩耗让她不知所措,但同时她也知道,这份诊断书已经彻底把她和过去的生活隔绝起来,除了基本的物质车子房子的失去,接下来的化疗才是她最难面对的事情。
相比于悲痛和颓废,那份确诊书让她更理智的接受了现实。
决定权一旦还在我们自己手上,那么趁早让自己抉择,显然是明智的。否则当时间替你做出抉择时,那一定不是你想要的结局。
接下来漫长的四年化疗时间里,“坚强"的苏蕾卡开启了另一种生活。她认识了很多医学上的专业名词,与患者们成为了朋友,化疗掉光了头发,她就自己收集五颜六色的彩发。
她还因此开始写作,记载着生病后经历的点滴,让她意料不到的是,这竟然在纽约时报成了一个专栏,于是她的梦想在悄悄发生改变。
▶人生本没有意义,请努力赋予它意义
非常幸运,最后她战胜了病魔,身体各项指标都恢复了正常。但是她不得不重新面对一个问题:被打乱的生活,该如何重新找回人生的意义?
战胜病魔的幸存者在我们看来,是坚强的,他们有很强的承受能力,甚至他们可以被当作英雄一般被所有人尊敬,他们会感恩生命和生活中所有的一切。
但是,越被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恰恰是我们最容易忽略,且最易存在潜在风险的问题。
就像在过去一段时间,79岁的琼瑶,在网上发布了一篇关于自己生死、健康观的公开说明。里面有一句是这样说的:“不论我生了什么重病,不动大手术,让我死得快很重要”。
此言论一出,顿时引起讨论的热潮。琼瑶在说明中表示:自己来时一无所有,去时但求干净利落。“死后哀荣”是胜者的虚荣,对于死后的我,一点意义都没有。
她希望的是“生时愿如火花,燃烧到生命最后一刻。死时愿如雪花,飘然落地,化为尘土。”
有些封建传统和牢不可破的生死观念,仔细想来,束缚的一直都是我们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对每个人作出选择的最好尊重。
苏蕾卡也同样告诉我们,自己最痛苦的,其实是癌症康复后的那段时光。男友的离开、身体上化疗后的伤疤、要找能保证不透支健康前提下的工作、对病复发的恐惧,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些种种都在折磨着她的身心。
就连自己希望能找最懂自己内心的病友倾诉,她却在自己出院前三周去世了。如果自己在过去的1500天里只有一个目标信念就是活着,那目的达到之后呢?
她深刻的体会到当不幸的人,忽然被幸运之神眷顾后的连锁效应。她必须对自己能够幸运活下来保持感恩,但事实却是她承受着康复后遗症的心理折磨。
身体上的创伤被治疗后,对于患者来说并不只是康复结束,而是心理治疗的刚开始。
▶世界上本没有路,路是走出来的
因为写作,她的故事被很多人熟知。她的信箱里有来自各地不同职业,有不同故事的人留言。
其中三个人让她印象深刻,一个是同样因疾病困扰而接受化疗的小女孩,她的信里有各种表情贴,仿佛就像病痛从来没有到来一样,第二个是一个退休的艺术教授,他的大半生都在与一种罕见的疾病做斗争,还有一位来自狱中的死囚,他因坚持运动而从未真正生过一场大病。
三人都在无形中向她传达一种“找路”的信念。于是她决定亲自踏上千万英里的环美公路旅程,去拜访那些在最孤独的时光里给了自己温暖力量的人。
教授说:“意义不存在于 物质世界; 它不是晚餐,爵士乐, 鸡尾酒或谈话。 意义是所有东西都 被除去后剩下的一切。”
教授教她学会拥抱未知,活在当下,明辨物质与事物真正价值的意义所在。我相信最让苏蕾卡动容的,不是他做了些什么,而是相信什么,仍继续坚持着。于他而言,意义则是既能享受得了繁华,亦不忘本质里最真实的自己,这是坦然接受得失的最好办法。
接着她去探望了那名死囚。即使是只能在狭小的空间里活动,但这显然不会成为困扰一个人,创造力的本能和顽强精神存在的理由,那名死囚依然在夹缝中求生,享受着那随时都可能转瞬消逝的乐趣。
就像拜伦说的,逆境中,人靠希望得救。
最后苏蕾卡看到了活泼乐观的小女孩。她和普通小朋友一样,有许多迫不及待想要完成的梦想与期待。不同的是,她能做到在面对困难时无所畏惧,内心同时充满了爱与勇气。
▶“完美”就是接受缺陷
也许你会认为,经历过这一切的苏蕾卡一定能够完全康复,其实在现实中并没有,她依然会感受到外物对身心的“侵蚀”。但是苏蕾卡却收获了更重要的东西——学会如何接纳自己。
接纳自己就是接受身体和心理的“不完美”,不再用非黑即白的标准去衡量事和物。当一个人能够不再纠结于健康还是疾病、完美还是缺陷时,就能从中很好的选取一个刚刚合适的“中间值”,把它当作是生态发展的自然规律,坦然对待。
病痛也许能让我们明白健康的重要性,人性起伏的变化,当然更重要的是,没有任何时刻你比以前更了解自己。
如果有一天,你的生活被打乱了,不论是病痛或只是一次让你愤怒和悲伤的情绪,记得请不要恐慌,告诉自己,我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
把“未知“”当作朋友,也许你不知道即将面临什么,也未必未必能真正做到与这份“未知”做朋友,但当它真的来临时,你只需要打开门让它进来,只因这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我欢迎“你”在这里,而我也知道“你”也会离去。噢,痛苦来过,噢,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