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博士版本: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处于强大的状态中,也要保持安静文弱的状态,把自己放得像低谷一样。
知:主管、主政(如:知县)
掌握的资源越多,成就越大,地位越高,就越要低调,这是人生智慧。如果你把自己放高,自己就看不见需要提升的部分,那很容易就会变了。在人际关系中,如果你处在强大的位置,就不要再显示出来了,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大家也不会支持你。
举例1:罗博士有个同学,一考好了,就开始问别人考多少分,然后显摆自己“我才考了99分”,等自己考不好就不问了,别的同学都不喜欢他。
举例2:王石创办的万科,处在“知其雄”的位置,给别人造成的印象是“我在外面玩,也是可以经营好企业的”,给人感觉不扎实,在这次股权之争里,言行相对轻率。
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甘愿作为天下的低谷,放低自己,就跟永恒的德行在一起了。就回归到了婴儿般纯净、无分别心的状态了。
“知其雄,守其雌”只是一个外在的训练手段,为的是把自己训练到婴儿状态:内心真正看透了雄雌的本质,根本没有什么分别,事物都是相对比出现的,所以放下了雄雌。
婴儿代表一种非常纯净的状态,不要追求形名之分,好坏都归于零。
别人看好像是“守其慈”,大部分人是在“装”,但实际老子是要大家做到“复归于婴儿”,能看清“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主,把持。
处于荣耀的状态时,也要保持“辱”的姿态,做天下的低谷。甘做天下的低谷,永恒的德行才会伴随你,充满德行,就回归到未经雕琢的朴实状态了。
这是一个修炼过程,抛却形名之分,回归混沌的状态,要发自内心地看清楚“荣辱”没有什么区别。
举例: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回来皇帝给他一个“侯爵”的职位,他弟弟是个“伯爵”(本来许诺要给王爷的),曾国藩那时掌握大军,全天下很多人都会觉得曾国藩要起兵,可他却主动上奏裁撤湘军,让他们回家好好过日子,不能腐化;怕自己弟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上书让弟弟回家“养病”;还上书建议百姓读书,恢复书院。就是因为曾国藩看清楚这些名利没什么大用,而且自己已经做到这个大名了,足够了。
曾国藩都是200两纹银嫁闺女的,重德行,所以其后代成为文人学者的比较多,为社会做了很多贡献。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处于特别明亮的位置时,也要保持昏昧的状态,这是作为天下的楷模。成为天下的楷模,德行就不会有差错,就会回归到“道”的状态了。
一定要清醒,知道自己还有进步的位置,当聚光灯都打在你身上时,很容易看不清自己。
真正的危机是在自己内心存在的,内心的状态出了问题,外在的危机就会趁机而入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与中医同理。
人性就喜欢高大、被尊重等等,当你真的处于高的位置,人性很容易膨胀起来,普通人就先不谈,老子认为,当一个领导者有平台有资源的话,更容易膨胀,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进步空间就非常小。
举例:我(罗博士)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医学者,因为上了《百家讲坛》,媒体的传播,让我有点名气,接着就开始拍了很多电视节目,但我慢慢发现,我翻来覆去讲的就是那些,没有进步,没有时间做学问,于是我现在就尽量不去录节目了,专心做学问。比如一节《道德经》10分钟,但是我要准备很久,各种查资料。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
朴:混沌的状态。
“道”的原则散开以后存在在万物之中,有道的领导者用了道的法则之后会成为领导者中的领导者(君王),“道”这种大的建制是没有割裂的痕迹的状态(雄雌、黑白、荣辱等,没有这些形名)。
道不远人,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可以利用“道”的法则。
启发:悟道容易,行道难,一起努力吧!
记得点赞哈~
以上正文内容均来自喜马拉雅听上罗大伦博士的“每天聊点《道德经》”,如果我总结的文字有差异或者不到位的地方,那的确是果然童鞋目前的理解有限,跟罗博士无关,还望大家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