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写作至今,已有4个多月的时间,尽管写了十几万字,也渐渐获得了不少的认可和肯定,但是,我对自己的写作状态并不太满意,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最近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文章中的“我”被“淹没”了。
我打赌,你肯定不明白我在说什么,其实我也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诠释,但我举个例子,你可能就明白了。
假如,我现在正在热烈追求一个美女,我的方式很土气,就是不厌其烦地给她讲笑话听,来引起她的注意,获取她的欢心,可人家总对我爱搭不理的,我很丧气。
问题出在哪里?其实,很简单,我的战略目标是她,即让她成为我的女朋友;而战术是讲笑话。但在实施过程中,过于重视战术,而把战略忘的一干二净,注意力全部放在了笑话上,而非通过讲笑话的方式来展现我的魅力,吸引到她,使她对我感兴趣。
目标发生了偏移,从她身上转到了笑话本身,从女孩子的角度来看,她记住的只是些笑话,而不是我本人,我被笑话淹没了。
现在你懂了么?
不管是恋爱还是写作,我们需要一种掌控自己的力量,要能够驾驭得了自己的观点,而非被驾驭,换言之,我们不能被自己所讲的道理给吞噬,否则表达方面会不够自信,欠缺说服力之外,写作过程也会很痛苦。
因为有些道理,如果我们缺乏一定经历的话,真的难以感同身受,我们没有足够的能量来消化它。这就好比刚长了牙的孩子,你给他一块骨头,他是对付不了的。
我在写作中,就多次碰到这种情况,成文非常艰难。我问二美,这是为什么,她告诉我,你太想写好了。是啊,那块骨头太香了,我好想尝一尝,但骨头没把我的牙打碎了,就不错了!
所以,太过深刻的道理只是更加凸显了我的无力感。
记得大学时代看的第一部小说——付瑶的《输赢》,看完特激动,不断地给我同学介绍,其实就是一种自身无力感的投射。而当坐在电脑前,想要写篇读书感受时,却怎么也写不出来,与其说这部商战小说很感动,倒不如说是它的高价值映照出了我内心的肤浅。
而反观自己这几个月所写出的一些相对好一点的文章,其实都是以剖析自我的经历来表达出的观点,这是我最真切的感受,因为我经历过了,所以有足够的能量来驾驭这些感受,获得的反馈也很可观,也更易得到一些共鸣。比如《为什么写作》《让自己成为自己的旁观者》。
可更多的文章虽然也最终成文了,但写作的过程真的很吃力,因为我无法从自身的经历中萃取到属于自己的营养,只能通过自身的想象力去脑补,而想象力这个东西是有局限性的,我自身很难驾驭,最终表达出的东西也更偏主观,充满了自以为是的味道。
所以写作中,“我”是最重要的,我经历过什么,感受过什么,才有可能看到什么,得到什么,每一个个体都是属于自己的独立套餐,每一篇文章都要能从中看到这个套餐的一部分,组合在一起,便成为了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