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神分析中,抑郁症不像神经症、倒错、精神病那样是一种结构,而是一种可以波动的状态。很多结构和状态都会引发抑郁情感。当人们去说自己抑郁了,这其中蕴含的是孤独的悲伤。张楚老师的那首歌《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歌词反复重复着这句话,“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整首歌是悲伤且愉快的矛盾体,一方面“生命像鲜花一样绽开”,另一方面“一朵骄傲的心,风中飞舞 跌落人们脚下”。我们延伸一下,孤独的悲伤是可耻的,是怯懦的。抑郁的人都是不快乐的,但是不快乐的人并不一定都是抑郁的。对待悲伤,好像也可以是没有意义的。张楚老师的情感的确是深邃让我佩服,精神分析家可能需要花很大力气领悟的东西,艺术家在很年轻的时候几句歌词就表达了。
抑郁主体总是会让别人的努力一无所获,让别人体验挫败的感觉,他好像要告诉人们,大家对这个世界的依恋是不合理的。抑郁主体好像是在说,”快看哪,大他者中存在缺失的能指,S(/A)“。缺失的能指可以被石祖所代表,大他者欲望的能指就是这个位置,这个能指涉及到主体与其他能指的关系,涉及到主体的享乐。大他者缺失什么,主体抓到那个缺失的代表成为什么,抓住的东西被石祖所代表。比如,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孩子抓住的早当家;富贵无三代,孩子抓住的是败家。这些都可能是石祖。抑郁主体握住了“抑郁症”这个能指,表达了对大他者的缺失的抗拒,这也是对自身缺失的抗拒。对象a是主体错失的东西,是主体一直去寻找的东西。石祖就是对象a缺失之处的遮挡。
如果说某人抑郁症了,那么按照诊断需要符合“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减退”的三低标准,这里面除了情绪、情感,还有兴趣或能力的丧失,生活对于他而言,好像没什么意义或滋味了,一切都在惰性之中。那么,丧失活动的能力、缩短自己的行动半径是悲伤的效果吗?都是因为情感、情绪造成的吗?我觉得,不是的。悲伤应该也是果的存在,那因是什么呢?
回答这个问题,还需要看一下,什么时候会悲伤呢?有一股能量向着对象a的方向流淌,正常状态的流淌是顺畅的,但是突然受阻停滞了。没有能指可以指代这个受阻的地点,只留下空虚和惰性的痕迹。这就重复体验了一次对象a的形成,母子融合的状态被阉割,主体被分裂,有了一个洞,掉出去的东西是对象a,石祖是主体抓来遮住洞的能指。为什么有的抑郁症会自杀,这就好像是攻击这个形象,就可以找到或者控制错失的对象a,因为对象a失去的那一刻,也是这种痛苦、死亡的感觉。哦,那就重复它吧,这样就可以找到原始的享乐了。
每个主体都会经历阉割,但是反应是千差万别的。经历阉割后的主体,由于已缺失的部分,需要去寻找作为剩余享乐的对象,但是没有找到那个对象,主体停滞在那里了。无从享乐的主体把抑郁作为防御,所以抑郁状态就成了主体在那个时刻的享乐。每个主体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或长或短也都会经历类似的状态。
当人们去抱怨,描述自己的情绪低落和痛苦,可以说这其中都蕴含了抑郁情感。周遭环境为了辨识,给他们贴上抑郁的标签,用测量化的指标去定义这种情感。由于这种情感会使个体在组织中停摆,所以这个标签应该被积极化,一定要积极哦,这样才能给资本创造价值哦。默沙东的药、CBT的疗法、各种让个体体会到“我很好、本性聚足”的方式方法,不论是说出来的、还是没说出来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个体继续在组织中充当可运转的角色。这种现代性的过错给主体造成的效果就是,只有钱才可以是石祖,创造高的经济价值才是理想自我和自我理想。有很多所谓专家批评年轻人生育率低,但是不愿意看到这种现代性过错在当下产生的效果。一批吃了现代性红利的人们选择性地漠视了几乎吃不到什么红利的人群的困难和抑郁。这个漠视过程的过程是挺享乐的,评判别人本身就是快感。不过,也能看到,抑郁的确是个让人拒绝和放弃的状态。阻抗在结构中肯定是存在的,人是这样,社会也是这样。
那种没有活力的,没有欢乐的,悲伤和失望的状态,是一种对自我的放弃,这是组织所不需要的。环境对抑郁状态的压抑加剧了主体的压力,人的一生一定会丧失很多东西的,经历丧失时,主体是要停摆一下、停滞一下、抑郁一下的,冲动总是过剩的,需要出口。抑郁状态最好的治疗手段,应该不是你要积极,你要振作。还是借鉴下艺术作品来表达一下,像许巍老师的歌《只有爱》,一种充实和喜悦。这描述的并不是别人爱你或是说一句“上帝爱你”,这样就是把自己委身于他者,别人说爱你,你开心,不爱你,你抑郁,那你又算什么?这种爱是又一种的自杀。这个爱的问题,之后咱们开专题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