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总觉得教科研是科研人员的专利,认为高深莫测,特别在农村中小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是耽误和占用教学时间,因此,很多学校领导及教师对搞教科研工作特别反感。
教科研能力是新时代教师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认识活动。是为如何解决现实教学活动中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而展开的,即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教学。简言之,教科研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是学习和探究的有机结合,是加速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换的最佳途径。
在沿海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已意识到教科研对提升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个人成长有着特别重要的积极作用。很多年轻教师已积极主动投入到教科研活动中,在参与教科研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刷三观,长知识,增技能,积极开展有交效教育教学工作。
在西部,哪些教师敢于创新,大胆改革,哪些教师就先成长为了研究型教师,出书,带徒,外出讲学交流,他们神一般活跃在各个学校搞培训,传递个人价值,为教师赋能。
而大部分教师还在观望,被动接受学习培训,成为知识、技能、方法等的“消费者”,他们不能主动地去适应社会的变革,更不敢去开展相关教科研活动。
我所在的乡镇中学有50多位教师,搞教科研的仅有极少的几位老师,都是因为被逼着为职称晋级才写1-2篇教学论文,教科研意识没有,用他们的话说只要搞好教学就可以,可怎么也没有把教学质量提升起来,总是怪生源太差,学生基础不好等,找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
要改变他们的教学水平,应该从抓好教科研入手,立足于课堂,做到熟悉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具备引导学生将知识转换成认知结构的迁移能力。
我以为,中小学教师可以试从“思”“学”“研”“训”“赛”五个方面去开展教科研工作。
01
思
更新思想,内心接纳教科研工作
对教科研工作要有充分全面的认识和肯定,消除排斥和思想抵触的情绪,如果一个教师对教科研工作是反感的,他就不会主动参与教科研活动,或者只是被动应付,对自身的专业成长毫无帮助,时间长了,他也将落后于其他教师,显得格格不入,跟不上新时代的发展。
就比如信息化教育手段的普及,刚开始有很多老师是排斥和抵触的,但他不能阻挡教育信息化的前进步伐,在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急剧暴发。“停课不停学”倒逼着每一个教师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在线直播技能“大扫盲”,在线教研的实操能力一夜间被中小学教师掌握,这时候,如果你还不学会在线直播授课的操作能力,你就已被信息时代所抛弃了。
改变思维方式,从固定型思维转变成长型思维
对于教学水平和教师专业成长,最根本的原因是思维方式在起作用。
固定型思维的教师总是说学生基础差,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总是牵着学生鼻子走,压制、包办了学生的学习思考和学习方式,只要学生跟不上或有不同意见就忙于否定和打断,久而久之,学生已丧失了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还不善于学习和接受其他教师的建议和意见。
这类教师,就像吴非老师说的“在学校里,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缺乏智慧的教师在辛勤地工作,因为这样的教师会辛辛苦苦地把本来聪明的孩子教得不会学习”。
主动反思,不断改进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 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教师不善于反思,对于自己所教学学科成绩不理想不会去找原因和方法,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遇到问题不是回避就是推托责任。我们应该经常问自己,比如:
为什么学生不爱提问?
为什么学生上课睡觉?
为什么学生不交作业?
……这些问题是教师的原因还是学生的原因?
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方面是指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主要通过教师自身的学习反思在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等方面的个人成长与实现;另一方面是促成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是教育部门或学校通过提供培训等各种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02
学
“学”指的是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方法、技能技巧,学习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等的学习活动。
信息时代,除了向书本学习,还可以向名师、向网络、向视频……学习。事实上,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全在于一个“心”字,有心且用心是学习的关键。
一要向书本学习,书籍是永不过时的学习载体,每年都有大量的名师教育论著值得教师去深度学习,学习名师成功的路径和方法,学习名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只要用心,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主题阅读,可以更新自己的思想,理念和方式。
二是向网络学习,只要想学,要学习什么内容,网络随时可以找到,有文本、有视频、有图片……这些富媒体可以让教师实现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只要有网络,一切可以找网络解决。
三是向名师学习,要想加速教师专业成长,最直接的方式是找名师带徒,避免你走弯路,减少你踩坑的机会,自己自主学习成长可能要三五年时间,有名师引领和指导可以缩短你成长的时间,快速帮你找到正确的路径和方法。
我们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做到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03
研
学生身心发展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工作者需要有孜孜以求的研究精神。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海明威说“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我并不在乎。我只想弄懂如何在其中生活”,我想把这话改动一下,送给教师的你:教育到底是怎么回事,也许我们穷其一生都难以找寻其真谛。但我们要弄懂如何让自己在其中变得游刃有余。
教育工作,处处是研究,只要你是有心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研究:
(1)、教材研究:包括课程标准的学习、教材地位、教材处理等谈论内容。讨论主题,如:新教材体现哪些新理念,备课如何备学生?
(2)、课堂教学研究:如,如何看待课堂上的“热闹现象”,小组合作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3)、教学方法研究:包括教法和学法。谈论主题,如:在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时,如何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新课程教学,完不成教学的内容怎么办?
(4)、教学手段研究:包括传统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谈论主题,如: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
(5)、考试方法的研究:包括诊断性,阶段性,终结性考试等。谈论主题,如:实施新课程,如何防止出现“两级分化”,试题命题形式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6)、评价方法的研究: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课堂教学评价。谈论主题,如:新课程倡导尊重学生,激励学生,是不是就不能批评学生,教师的课堂教学如何评价?
04
训
一切能力都可以通过刻意训练而养成,教师的“训”来源于“自训”与“他训”。
所谓“自训”指的是为了获得某种技能或方法而采取对自己刻意训练的方式,如书法技能,演讲能力。不是天生就可以成为书法家,而是通过不断的训练和领悟,创新才能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同样,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是方方面面的,教科研能力也是训练出来的。
我要说的是:不是因为会了才去做,而是因为做了才能会;不是因为成长了才去承担,而是因为承担了才会成长。无论是教师还是教研人员,教研组长,要大胆承担教科研的挑战任务,在挑战中倒逼自己一把,不去努力奋斗,怎么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第二个“训”是他训,也就是参加各种培训讲座学习,通过培训来增强自己的技能,掌握新的方法,让自己尽快的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需求。比如微课、直播课,这些都是新时代新方法,不通过培训学习,只能被社会所淘汰。
05
赛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练,可以不断的提升自己。
“赛”可以强化一个教师的执教能力和教科研能力,要积极主动地去参加各种教育教学技能竞赛、评比、评选。
优质课竞赛可以锻炼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表达能力,不敢参加优质课竞赛的教师,他永远只活在自己的“自嗨”状态,不会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参加多了,自然就会在优质课竞赛中悟出自己的教学风格来,因为有很多名师专家为你坐诊把脉,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让你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
骨干教师、名师的评选也是一种证明自己能力的途径,在准备评选的过程中会提炼出自己存在的优势,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在评选中不断精进自己。
“思学研训赛”五位一体,缺一不可,只有做好这五个层面的努力,你的教科研能力一定很快形成。
最后,我要送给老师位的是:教科研是新时代加速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换的最佳途径,你只需要做的是:学习→反思→研究→创新,你将收获:成长→成才→成名→成家。
【齐帆齐微课第13篇,3426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