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后才行动。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感悟】
一、季文子其人其事
季文子,谥文。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历相鲁文公、鲁宣公、鲁成公、鲁襄公诸代。季孙行父为人谨小慎微,做事三思而后行,执掌鲁国朝政三十多年,
季文子克俭持家,厉行节俭,开一代俭朴风气。《国语·鲁语》说季文子虽官居鲁国宰相,但他的妻子儿女却没有一个人穿绸缎衣裳;他家里的马匹,也只喂青草不喂粟米。孟献子的儿子仲孙责问:“你身为鲁国的宰相,可是你的妻子不穿丝绸衣服,你的马匹不用粟米来喂,难道你不怕朝廷上百官耻笑你吝啬吗?难道你不顾及与诸侯交往时会影响鲁国的声誉吗?”
季文子答曰:“我当然也愿意穿绸衣、骑良马,可是看到国内老百姓吃粗粮穿破衣的还很多,我不敢让全国父老姐妹粗饭破衣,而我家里的妻子儿女却过分讲究衣着饮食。而且我只听说人们具有高尚品德才是国家最大的荣誉,没听说过用炫耀自己的美妾良马会给国家争光。”
孟献子闻知,怒而将仲孙幽禁了七天。受到管教的仲孙,亦仿而效之。消息不胫而走,在季文子的倡导下,鲁国朝野出现了俭朴的风气。
二、闻思修三慧
凡事三思,一般总是利多弊少,为什么孔子听说以后,却说(季文字)“考虑两次也就行了。”呢?因为季文子做事过于谨慎,顾虑太多,所以,可能也会发生弊病。
本章孔子指的“思”,不是指在那苦思冥想,而是“闻思修三慧”,“闻”是讲接触,一接触就明了,这叫思。一明了了你就知道怎么做,这叫修。 所以三思实际上它是一个活的数字,不是一个死呆板的数字。
江谦先生补注说“此孔子教人观心之法也”。观心怎么观?最重要的,把心中的自私自利放下,放下这些你心就清了、就明了,你就有智慧,一接触你就马上能明了。“用心如镜”,这是孔子教人观心之法。
“思不得其道,虽百思无益。得其道,则再思可矣。”如果我们有自私自利之心,就会形成障碍,得不到那个道。本来心是合道的,现在不得其道,那百思无益,你想得再多也没用,都想不到那个道上,全落在自己自私自利的念头当中。只要你把障碍一去除,马上就跟道合在一起,马上懂得来龙去脉,懂得该怎么去解决它。
孔子的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类型的弟子,给予不同的引导。孔子认为:天下之事虽千变万化,但其中的道理却是不变的,在义理上仔细体会,两番思量就可得到应对之策,如果用私心杂念去揣摩,越思量就会越迷惑。由此可知,正心才可用思,心不正,多思愈乱。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助我弘扬《论语》的人文情怀,如果觉得有所赞同,别忘了加“关注”哦,我们一起传播!有什么感悟、建议意见,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学习《论语》,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