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头:
我一直在做一些于我来说有趣的事情,恰好在一个open的公司,幸运的在一个优秀的团队,也刚好碰上了公司内部流程变革的时点,自己也把握了这样的机会。这一切让我热血沸腾,不管结果如何,我会把这些实践当中的迷思和成长都写下来。这是开篇,我又给自己挖了一个坑。能写多少页呢?我很期待。OK,正式开始。
精益创业理念的核心是什么?
快速做出最小可行化产品,快速推向市场,快速试错与迭代。
什么是MVP?
即用最低的成本做出最小可行的产品。
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我们遇到了一些疑问。
首先是MVP的功能范围,每个人一开始的理解并不一样。介绍一下背景:这些问题的出发点是,我们在前期通过问卷等方式获得了一些用户需求。
很多人一开始的认知是:最小可行化功能应该满足从入口到出口的流程,但在这个流程上又出现了分歧。有的认为应该包含该有的页面交互;有的认为这个功能要无问题,满足需求后再推向市场验证.....
但是这些疑惑都没有解答一个问题,所谓的这些产品功能的需求是否真正存在?问卷不一定是靠谱的,我们因此纠结。
而解答问题的方式是:就是干。当任何人都没有正确答案的时候,我们拿了业界内的一些共识。
MVP:
1、功能要砍3次;
2、开发量限制在2个周。
产品狗都有点追求完美的心态,尤其是辛苦做完了一些demo后就不愿意被砍功能。然后我亲手砍掉了我孩子概念中的手脚,只剩下最核心的“大头”。可用的符合我们认为满足用户需求的功能,开发量减少到了2个周。
MVP的理念,精益创业的理念,并不是只集中在产品的功能上,而是在全部事务上。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降低时间成本——功能研发的期间,我要求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要去不同的渠道上勾搭用户,看各种论坛的帖子,必须要走入用户。现在社交渠道如此之多,不能等待功能研发出来再去推广,而是在功能研发期间,就已经要开始找到合适的种子用户,解决产品的冷启动问题。
(自生长)建立可调试的流程和制度——我在一开始就利用tower和wiki这些工具解决团队协作的问题,尽量减少开会的时间。尽管每个人的工作习惯和方式都有所不同,但初期必须要先搭建一个工作流程,团队再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的调试、磨合,最终才会找到最高效的符合团队的流程;在沟通方式上,确认了一个共识:就事论事,有意见随时发表;围绕制度,我只是提供了一个底线——不能按大家承诺的时间给出承诺的结果会受到惩罚(对结果负责)。其余则让其自生长。从团队组建过来的几个周,大家都有了一定的默契,我感觉效果不错。
迭代的建立访谈问题——在用研体系当中,用户访谈是重要的一门学问。我们在产品研发的等待过程当中,花了一些时间构建了一个初步的问题流程和问题内容。通过在线上找渠道与用户的沟通,我们也在不断修改问题的制定。这里提供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将你自己模拟为用户,从产品定位出发,去模拟出你想要知道的问题。比如说产品定位是要解决图片分享的问题,先要问你自己,假如你要分享图片,你会从哪些方面去考量分享图片这件事。比如图片的内容,图片的传播方式?分享给何人?...
线下访谈的A/Btest——这个周末,我带着团队几个人去线下搭讪用户进行地推,搭讪不同的人,用不同的问题方式来询问一个目的,这个A/Btest的过程挺好玩的,多种角度问问题,用户的解答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在验证用户需求的时候,很重要的事情是走到线下,看用户的实际行为。无论你是创业还是想做一个有价值的产品,搭讪是必备技能,团队其余几个人没有搭讪的经历,也没有真正做过地推,我做了一次启蒙。因为我知道,产品的冷启动阶段,找用户,线下推广是必须要经历的。产品经理只有体验到用户真实场景时,才真正能够了解每个需求背后的出发点,那些诡异的需求都是合理的。
极致、口碑、快。
这里只求真,没有真理。
微信公众号:PM范儿
期待分享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