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跟牧师聊到了消费观这个事,然后讨论了一下买书算不算娱乐消费,双方的观点不太一致,我一直都认为看书就是一种娱乐行为,当然,我承认牧师说到的‘不管阅读什么书籍都会有一定的收获’。这是一种无形收获。
我认识的人不多,其中喜欢看书的朋友占了其中的十分之一,牧师算是其中一个挺喜欢看书的人了。我远没有他对未知的知识那么的热爱,至少我是做不到在火车这种嘈杂的环境下很专注的看书。所以在这一点上,我是挺敬佩他的。
小时候,我被灌输过一种观念,‘别看那么多杂书,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然后,我选择了充耳不闻,当然我很庆幸我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不是所有的书都要被记住,就像不是每一个黄昏都应该被写进诗篇一样。(引用自《今天也要用心生活》)
几年前看过一本书,名字是《今天也要用心生活》,听起来就很像鸡汤文是吧,但我从中获得了不少收益。当时阅读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感悟,我是从最近遇到的小事中反应过来的。
最近不知道是为什么突然想起了往日跟父母、朋友的种种争吵,然后莫名的觉得这些画面很温暖。这是我能感受到的亲友们的陪伴,记忆中最深刻的画面不是他们安静的坐在我身边,跟我同处一个空间,而是我们发生思想碰撞的画面。
在此刻,我突然意识到吵架是一个很特别的陪伴方式,这反而是我最能记住的陪伴。
都说创作来源于生活,但生活本身只是一种体验,发生体验的时候,其实很难立刻就反应过来,这往往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然后转变成自己的感悟,才能进行创作这个过程。
我会觉得吵架是一种很特别的陪伴方式,是源于薛兆丰老师提过的一个词--有效陪伴。这一个新的知识面是帮助我理解吵架这个体验的工具,然后进而转化为一个新的感悟。
说起这个,我想起一些长辈说过的观点,‘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读书就是为了赚大钱’。
读书,是为了什么?儒家说,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也没那么大的理想,正心、修身对我来说便已足够,而读书恰能告诉我如何正心、修身,让我成为一个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引用自《今天也要用心生活》)
每个人每个阶段适合看的书都不一样,在不同的阶段我们会得到不同的感悟。并不是量多就是好的,当然可能是因为我的阅读量太少了才这么认为,不过,我觉得还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决定吧,毕竟强迫自己阅读不是最优选择。
最后再分享一小段喜欢的文字,还有就是,新的一年要更加快乐哦❤️
我唯一锲而不舍,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的,只不过是保守我个人的心怀意念,在我有生之日,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引用自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