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5 周三
爱在左,规则在右
孩子吃完饭,被楼下小朋友们的嬉闹声吸引,问我:“妈妈,我可以下楼玩一会儿么。作业都写完了,就差收拾书包和洗澡了。”“好呀,下楼玩一会儿吧,准备几点回来?”“8点45吧”,“好,是要我到时间了叫你,还是你自己带上手表看时间?”“我带上手表自己看”,孩子边带手表,边欢快的跑下楼。
玩的时候时间总是过的快,快到我们约定的时间了,我听到楼下的孩子跟同伴说,“”快点快点,42了,我还有3分钟。”当下心里很欣慰,对姥姥说,“不要叫他,他自己操着心呢。”
可是,8点45过去了,8点50过去了,8点55过去了,却依然没有听到门铃声。我从窗户伸头看看楼下,只见几个孩子围着一个拿手机玩游戏的孩子,看得津津有味入了迷。我开始有点生气了,我觉得孩子没有遵守规则,这会儿被游戏带跑了,失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我深呼吸,觉察着自己生气的情绪,焦急的情绪在流动。当然,我的情绪是由我认为的“人该遵守规则,需要自我管理”的认知带来的,这个情绪我自己消化。
门铃响了,我抬头看看时间,9点整,尽量平复着心情去开门。孩子有些讪讪然,第一句话就是“对不起,我回来晚了,我这一周不下楼玩了。”
我拉着孩子,“先别说下次,咱来说说这一次晚了怎么解决。”
孩子刚开始还有些嬉皮笑脸,我知道以前这样的情况都是我们貌似很严厉的说几句吵一下,然后就过去了,没有明确的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所以孩子才不当回事,才会一次次的违反约定。
想起上次老师讲的,爱要与规则并存。爱不是总包办总替代,也不是总满足总纵容。规则不是高要求高期待,也不是总控制总苛责。
爱在左,爱是时时处处的信任,心赏,悦纳,在需要时给予帮助,建议。爱是油门,给人以动力和支持。
规则在右,规则是安全原则,道德底线。规则是刹车,给人以警戒和保护。
没有爱,都是规则,那人会觉得被束缚,被压抑。没有规则只有爱,就如洪水泛滥,也会成灾。爱与规则并存,如大坝里的水,即可以水利运用,又可以安全防护。
想到此,我决定今晚上就这件事和孩子谈谈规则。
我说,咱们约定的时间,你也认可。人,得把自己说的话当话,得有自我管理和自律的能力,得有拒绝和抵制诱惑的能力。这些能力,不是说你想有,一下子就能练就的。它们就如练功夫一样,没有在平日里一件件小事上的训练,日积月累,是不可能具备的。你练跆拳道,如果从不上课,从不跑操,从不一招一势的练习,可能从白带一下子到红带,黑带么?
孩子喃喃的说,不能。
“是呀,功夫在诗外,功夫在平时!”
再者,我接着说,“人不是全能的,是可以寻求帮助的。就像刚才,人在玩的时候,做事的时候,是比较投入的,有时候估计会忘了看表。你可以让我到点了喊你一声提醒,也可以自己带着手表定个闹钟。而且,我其实听到你对同伴说还有3分钟就到点了,你是知道约定的。只不过一看到玩游戏就不想离开了是吧,想着就算违反了规定回来大不了就是被我们说几句吵一下而已。”孩子红着脸点点头。
“违反了规则需不需要承担后果。就像你闯了红灯,打了人,光说对不起行么?要不要受罚?”
“要”,这下孩子没有迟疑。“好吧,伸出手,我要打你的手心15下,打不是目的,只是一个惩罚的方法。是为了让你对这件事有个记忆。”
说实话,我没有这样打过孩子,以我的手打他的手心,他疼不疼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我疼。我的心疼,手疼。我心疼孩子,一下一下,我的手也疼。
15下过后,我搂着孩子的肩,看着他红红的强忍住不流泪的眼晴,我真诚的说:妈妈爱你。觉得疼的话可以哭出来,妈妈陪着你。你的情绪妈妈都可以允许,接纳和陪伴,但你的行为有些是需要管理。妈妈就像一个园艺师,对于小树上影响生长的斜枝枯叶得修剪。当然,妈妈这个园艺师水平也有限,也得多学习哦。”
孩子和我抱抱,去收拾东西,洗澡了。一会儿,我们又有说有笑了。
亲爱的孩子,妈妈希望你能明白,爱有温度也有力量。爱不只是顺从你满足你,爱还是协助你有规则意识,有自律自立能力。
因为,总有一天,你会在爸爸妈妈的目光里,带着我们的爱,离开家进入社会,走属于你的路,过你的生活。遵守规则,自律自立,是你对自己的负责,对你的保护!
爱在左,给你力量。规则在右,给你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