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朋友听了一场关于国学读经的报告,内心澎湃,激动地在朋友圈写下:今天的课很精彩,内心很有触动,和孩子一起学习,重视家庭教育,感受国学的博大精深。
看得出,朋友收获很大,也很有感触。我只想说,内容固然“精彩”,但谨记别被一些高大上的“名词”所忽悠。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典的陪伴,但更重要的是家长的爱,与日复一日的坚持。
无异于否定朋友的热情与对孩子的教育。朋友是一个工作很努力的人,也很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休息的时候,经常会带着孩子去各地游玩,在朋友圈晒各种亲子照片,引得无数点赞。但据我所知,或许因为工作的原因,他常常要在外应酬,特别是晚上,在家的时间并不多,再加上自己本身不喜欢读书,因为陪伴孩子的读书的重任,基本交给孩子的妈妈了。
难怪他会在朋友圈里感叹,国学博大精深,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了!
他发给我几张报告的照片,内容很多,眼花缭乱,有孩子成材必备的教材,什么东古典音乐138首,有历代美文诗歌61篇,有德育故事童话故事1226篇,有英语经典外国名篇115篇等,还有家长要给孩子的主食,国学经典养心,古典音乐养性,西方经典文学育魂,西方古典音乐育心等等。
这样的报告,总会让人热血沸腾,充满希望。那么多高深的名词与理论,会让人像信仰宗教般的仰视。听完这样的报告,你会深感自我的渺小与不足,你会激动地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你更会在心底充满了信心与希望。你坚信,只要按照报告里说的去做,我们一定能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现在社会上很多的报告,培训,不都是这样的套路吗!甚至,包括很多大神开班,大家趋之若鹭,似乎只要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也一定会像老师一样,前途无限光明。
只是,你能做到多认真?你有多厚的知识底蕴?你到底能坚持多久?
成功从来没有捷径。更不是听一场热烈的报告,或者参加一两次激动人心的培训就效果立现的。
一个成人如此,更何况是孩子的教育呢!
孩子的成长是一段浪漫而精确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作为父母,我们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爱与陪伴,坚持不辍。平时少一点应酬,多一点陪伴,生活中少一点急躁,多一点耐心。
不要在朋友圈亲子秀,也无须在朋友圈表决心,如果你能做到安静地陪着孩子读书,慢慢地陪孩子成长。这样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