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同学今天发了一条朋友圈,是她退休后参加的第一个重阳节,意义非凡。她没有选择延退,开启了种花喝茶的退休模式。另一个同学退休之后,到外国语学校发挥余热,不加餐不纠结,好心态取得好成绩,一不留神,考了一个全市第一。她们各得其所,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今年六月,以前的老领导邀我去老年作协,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反正过几年退休后也要去,迟去不如早去。就这样,成了这个协会最年轻的一员。年轻,就得做事。先是制定了协会全年工作计划。八月,又制定了重阳节文化周活动计划。同时,参加老年作协的第一本书《朝晖夕拾》审稿。九月底,审稿完毕,送印刷厂印刷。在国庆长假期间,校对样稿,终于,在十月十五日,拿到了新书。
最考验人的,还是担任新书发布分享会的主持人。虽说学校开会主持过很多次,但是,新书发布会的主持还是头一回。领导叮嘱,要有特色。
啥叫特色?只能是意会,只能是跟着感觉走。是主持人,不是表演者,不可喧宾夺主。我在主持程序前加了四句话: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品诗意生活,读《朝晖夕拾》。又在结尾处加了“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从头到尾,没有刻意强调一个老字。不是回避,而是觉得,年轻与年老,不是数字,而是状态。这里说个小插曲,发布会刚刚开始时,说到“幸福大丰,桑榆风采”,稍稍打了一个结,之后,便一切如常了。傍晚,一个现场的朋友发来信息:你的主持,风度翩翩。我当然知道这是一种鼓励,但依然感到欣慰。
在人民路小学与孩子们共话阅读写作的系列讲座活动中,接受了电视台记者的采访,这也是始料未及的。当时,我依然沉浸在与孩子们互动的余波中,情感于中,言发乎外:孩子们思维活跃,表达生动,这是阅读的希望,也是阅读的春天。这次活动的感受是,上衣颜色很重要,黑衬衣虽然酷,效果不如浅色衣服打眼。
新丰的研讨会,吴老先生硕果累累,拿奖拿到手软,依然非常低调,行稳致远,令人无比钦佩。
走进博物馆,享受了一场视觉盛宴,震撼又自豪,为生长于斯的这片土地。
参加这些活动,不是我的初衷,只是读书的衍生品,是三年后退休生活的预热。老,势不可挡,不可回避,如何老去,选择在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