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阅读法》阅读笔记 (1-5章汇总✍️)
第一章 学习和阅读的重要性
1.学习的四种途径:人(人脉)、事(事情)、网(网络)、书(书本)
2.人、读物、输出,这三个是构成阅读最核心也是最基础的要素。
3.大脑被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原始脑,又称为爬虫脑,是我们在爬行动物的时代发育出来的大脑;
第二层是我们基于爬虫脑慢慢发育成的哺乳动物脑;
第三层是我们人类经过几万年的时间进化出来的新大脑皮层,也称为皮质脑。
乌龟是爬行动物,乌龟的个性是什么?它很稳定、不爱动。老虎是哺乳动物,它有什么特性?遇到威胁会吼叫、会反击,也会龇牙。第三层脑是我们的新大脑皮层,负责我们的理性决策。
4.兴趣金字塔
5.阅读建议
了解大脑的偏好:简洁化、结构性强、图像化、奖励自己
第一个建议:要时刻关注你的大脑。不能让大脑感到害怕和紧张,而是要让大脑觉得是在做某件有意思的事,让大脑觉得非常好玩,增强执行的意愿,并给予大脑奖励的暗示。
第二个建议是要控制好自己的精力。
你是蜂鸟体质,还是夜莺体质,抑或是蜜蜂体质?(体质这块不太明白)
第三个建议是,要利用好你的注意力。
要带着你的问题和目的去读书,这样一来你就能从一本书中很快地找到需要的内容。在阅读的时候,用颜色明显的笔做一些标记,标记一些关键词,或者一些重要的内容。
第四个建议是提升你的专注力。
在特定的时间里,只用心专注于一件事情,并努力做到极致。(番茄钟、冥想、跑步)
第五个建议就是,想要记住某些重要内容的时候,反复熟悉就好。
哈佛案例教学精髓吸收率最高可达90%
注: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证实,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平均效率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著名的“学习金字塔”。
分享是反复的学习过程。
这种反复熟悉最好的方式有可能是分享,这种反复的分享、反复的测试都是对知识的熟悉过程。
第六个建议是,当你面对压力时,要从简单的内容入手,再一点一点地加大难度,就可以慢慢进入心流状态。
第七个建议是,要强迫自己养成阅读的习惯。当习惯养成之后,阅读就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第二章 碎片阅读
碎片阅读的核心:概念
一旦你对这个概念有了充分的了解,你就能知道事物真正的含义和秘密,而这一切都取决于你如何将自己所了解的和其他事情相关联。
李笑来说,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第一要看他是不是有足够多且清晰准确的概念;第二是对于这些概念之间的关联他是不是有足够的了解;第三是看他有没有系统的方法论;第四是看他有没有成功的经验。
关于这四点,第三条、第四条的方法论和经验,是在你形成了概念的连接,建立了一些知识体系,有了一个知识结构,有了一些成熟的套路之后才逐渐形成的。所以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的两个基础,实际上就是前两条——有没有足够多且清晰准确的概念和对这些概念的联系是不是足够的了解。
构建你的知识体系
如何提炼和构建知识体系?从文章中提炼。
碎片化阅读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三个步骤,分别是:提炼、链接和融合。
提炼:就是选择对我们自己来说觉得重要、有趣、有价值的部分,把它们提炼出来。
链接:关联自己的经验。提取概念和重点之后,最重要的是和我们自身产生关联,加上我们自己的标签和说明,最终为我们所用。
融合:通过拆解提炼后的内容,创造属于自己的内容。当充分掌握了核心的知识体系之后,我们就可以随时更新自己的案例。当我们有了足够多的概念库之后,就可以随意地进行组合。
碎片阅读,实际上就是找到内容之后,去拆解、提炼出核心内容和知识体系,然后再经过加工、组合、创新变成我们自己的这样一个过程。
第三章 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的本质,或者说提升阅读速度的目的,就是以主人的心态迅速地让“仆人”——书本告诉我们,它是干吗的,它有什么价值,它值不值得我们为它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快速阅读的步骤
口诀:因概少切复。
这五个字分别代表快速阅读的五个关键步骤:提问、预习、扫读、切重点、复习。
1.提问
在阅读之前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有没有读过类似的书?
在提问的时候,我们更倾向于提出开放性问题,因为读书的时候,我们不单单只是要知道是什么,我们更想知道为什么和如何做。
2.预习
通过阅读目录和序言来大致了解某本书的结构,包括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这本书里讲述的范围,哪些内容值得我们参考,哪些内容可以略过……
预习之后,要记得修正我们对于书本提出的问题。
3.扫读
经过前两个步骤,我们大概可以确定某本书是否值得读下去,或者至少可以确定某本书里哪些内容是跟我们自己的问题相关。到了这个步骤,就是要在10分钟的时间里快速地把整本书翻一遍,翻书的同时标记出我们重点关注的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图表、标题以及一些关键词。
4.切重点
一本书里核心的概念不多,如果一个章节讲述一个概念,大概33个概念就可以成书。前面讲碎片阅读时,也讲到了概念的重要性,以及概念是怎样组成一本书的。如果要快速阅读一本书,实际就是把这本书里的核心概念搞清楚,其他的案例、故事等则居其次。
工具:1.九宫格笔记
对于九宫格笔记来说,只需要把9个关键词写进去,通过抄句子、抄片段、抄例子等方式,对每个关键词进行解释。
2.RIA便签读书法
前面提到的九宫格笔记是把整本书的关键内容全部摘录,并用一张图展现出来;ria便签读书法则是将书里的片段用便利贴来呈现。二者一个是关注局部,一个是关注整体,但这两种方法又可以互相补充。如果你只关注一个点就用ria便签读书法,如果想阅读整本书的核心观念就用九宫格。
5.复习
①还有哪些问题要搞清?
②还有哪些书要深度研究?
③还要读几遍?
在复习的阶段,九宫格笔记中有两个区域需要填写:一个是“啊哈(aha)”区,另一个是“接下来要做(todo)”区。
aha区是记录那些读书时感受到快乐、欣喜的地方,这些地方就是我们大脑感兴趣的内容。读完某本书之后突然明白,为什么要做一些事情,如联机学习、在群里面写卡片等。阅读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
todo区,是用来写接下来可以怎么做。既然是接下来要做的事,说明是一些行动目标,所以不能含糊其词,而是要具体化,smart化。
第四章 卡片笔记法
1.为什么要做笔记?
提醒自己留意
关键概念理解
关键概念的应用
2.读书笔记的本质
在获得大量信息的过程中,提取其中的精华,并且理解这些内容,之后,这些内容能够被我们更方便地应用。
3.如何制作读书笔记
(1)标记
标记,就是我们要在书中做一些标记,这些标记是贴便利贴、用荧光笔标记、折页等。
ria便签读书法,就是在读到一些重要的段落的时候,除了拿笔在旁边写上一两句话,我们还可以通过把内容写在便利贴上的方式,来提醒自己这段讲了什么内容、让我想到了什么、以后应该如何运用。
(2)收集
为什么要做收集的工作?因为你只有做了收集,这些东西才能被你集中管理。在“整理学”上有一句话叫作:你看不到就会忘掉它,你看不到就用不到。
收集什么?鲜活证据
鲜活证据就是一些违反我们常识的概念,这些概念就是一些高阶的模型,超过了我们当前的认知,也会特别引起我们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这些高阶的模型往往会带来高层次的鲜活证据,来扩展你的认知边界。就好像用一个很小的实验,就可以向古人证明地球是圆的、证明重力的存在是一样的。
在收集的时候,我们要明确,哪些是鲜活证据,哪些会让你眼前一亮,哪些会突然打破你的认知,让你明白“原来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原来还可以这样理解”。
如何收集?
康奈尔笔记法
康奈尔笔记把一张纸分成了四个区域,第一个是标题区横放在最上面,用来记录要解决的问题。另外三个区域分别是:现状区,写下目前的状况;问题区,罗列出现状中出现的问题;策略区是针对现状和问题,在书上找出应对策略。
(3)整理
读书卡片
把从书本中提炼出的碎片化重点变成系统的知识内容。
思维导图
把核心的观点用一张图呈现出来,帮助我们去理解和消化。
PPT
ppt结合了视觉化的内容,同时又可以把文字融合进去,整个画面非常简洁,很容易看明白。
建立个人图书馆
把读书卡片、读书ppt收集到笔记类应用里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处理这些内容。
我们整理读书笔记的时候也需要像图书馆管理员一样,分门别类地整理好收集到的这些内容。
在整理和建立自己的图书馆时,一定要问自己,当下关注了哪些领域?无论我们关注的是个人管理、写作、哲学、科学等,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建立相应的目录。
建立个人图书馆的真正目的在于快速记录和检索,让我们之前收集的内容显得条理清晰。建立了体系化的目录结构之后,我们能很快找到任何想要的东西。
(4)输出
输出分享课
输出读书笔记
输出会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如分享、写文章、聚会时的讨论等,这些都是知识层面和认知不断升级的方式。
一旦你学会从书中整理素材制作读书卡片,就要坚持每天做读书卡片。
(5)应用
我们提炼制作的读书笔记要转化为我们的行动就要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
阅读不仅是学方法、学概念、学模型,更应该学习的是理解概念,之后基于概念自己设计实践方法。
在做读书笔记的时候,不应该是书上有什么就摘抄什么,而是要把书上的内容变成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体现读书笔记真正的价值和作用。使用读书笔记理解了书中某一概念之后,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去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当我们把词与词、概念与概念之间关联起来讨论,这些内容就变成了我们的知识体系。
那么,怎么才能让这些概念之间产生关联呢?——用thinking map的八种图形来不断糅合,这是一个非常好玩儿、非常有意思的过程,也是平时很多读者没有做的一件事情。这就是高手和新手之间的差别,不是在功夫上,而是在执行上。
第五章 主题阅读
三种主题阅读的方式——“碎弹”“爆破弹”“核弹”。
“碎弹”就是碎片化的主题阅读,“爆破弹”就是书籍式主题阅读,而“核弹”则是海陆空、全方位的主题阅读。
碎片化主题阅读的方式就是在一个时间段内,围绕某个主题收集到碎片化的文章,然后进行集中式的阅读。
“爆破弹”指的是对书籍进行主题式阅读。在研究某个主题的时候,前面讲过的碎片阅读会引导我们找到很多概念卡片,其实这些概念卡片就是一个个主题阅读的源头。
主题阅读
第一个步骤 建立感性的认知
感性认知就是泛泛的了解。当我们想阅读一个新领域的内容之前,可以先花两个小时做泛阅读。泛阅读就是了解某个主题“是什么”,即对某个主题的基本概念有一个了解,建立基本认知。建立了认知框架后,再来看该话题时,很容易知道内容大概分为几个部分。
第二个步骤 建立书单
如何建立书单可以通过以下这几个途径:
①通过豆瓣读书阅读一些书评。例如想了解时间管理,可以在豆瓣图书搜索时间管理的相关内容,能找到很多时间管理的书,然后依据评分和评论来选择,一般来说8分以上的图书内容基本上不会太差;
②百度。例如在百度里输入“时间管理”,加一个空格之后输入“书单”。
③还有很多大神拥有自己的平台,如门户网站、公众号和微博等。他们在这些平台上会经常发书单。
④书的内部链接。很多作者会在他们自己的文章里提到一些其他书。
第三个步骤 扫读
在主题阅读的模式下,某个主题领域里的书太多读不完,就可以用快速阅读中扫读的办法来破解。
第四个步骤 确定框架
建立框架是确定对于某个主题有哪些最想了解的问题。
主题越具体,越容易建立框架。一旦明确了具体的主题,接下来要确定的是跟主题相关的问题。下图就是一个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