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朋友相聚开怀畅饮,简直是人生的一大快事。但是与不同圈子一群人相聚就不同了,往往拘谨不安不知所措。
而《红楼梦》中的刘姥姥,面对地位悬殊的一众人,非但没有局促不安,还表现的不卑不亢进退得宜,赢得大家的赞誉。今天我们就聊聊她是怎么做到的。而她又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一、坚守本色,求同存异
刘姥姥在贾府众人面前,没有卑躬屈膝贬低自己。她保持本色求同存异,用醇厚朴实的风格不仅给贾府带去了田园的活力,更带去了无尽的欢乐。她那种来自乡土的语言,在诗书文艺氛围中更显的诙谐幽默,淳朴真实。
拿着象牙镶金的筷子,刘姥姥说“这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锹还沉,哪里拿得动它。”
换上乌木镶银的筷子后,刘姥姥的语言更是个性,“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扶手。”筷子的笨重一下子呼之欲出,观点明确,形象又贴切。无论金的还是银的,都不如我们庄稼人的筷子好用。这就是坚守本色的智慧。
行酒令的时候,刘姥姥随机应变,本色出演。以酒令的形式,套用庄稼人的语言和情景,有趣又不失礼节。“大火烧了毛毛虫”“一个萝卜一头蒜”“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这些句子,赢得众人的赞赏,逗得众人哄堂大笑。
在现实中,也遇到过一个同样令人感触的故事。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是家乡蔬菜种植的合作社社长。在一次的聚餐中,与一群书画艺术家坐在一桌。按照常理,老人很可能找不到话题可讲。
可这位老人却不同,他说的:“我只是种地的农民,可是我们却是一样的。各位是在纸上作画,而我们农民是在土地上作画。不管以怎样的形式,我们都在创造艺术,发现生活的美好。”一席话赢得了全场的掌声。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种艺术,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是一种美。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能够坚守本色求同存异,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二、善于赞美,懂得自嘲
刘姥姥是很懂得赞美别人,也善于自嘲的。对贾府的菜品,她要赞美说:“这个菜里有毒,我们那个就成了砒霜了。哪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
对于贾府的礼节,他赞美说:“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在刘姥姥眼里,什么都是值得赞美的。
其实在交往中,没有人不喜欢被赞美。特别是当交际双方在认识上、立场上有分歧时候。适当的赞美会发生神奇的力量,不仅能化解矛盾,克服差异,更能促进理解,加速沟通。所以,在酒桌上善交际者,也大多善于赞美,懂得自嘲。
三、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面对凤姐和鸳鸯的有意为难,刘姥姥一开始就看破了,但是依然配合她们。凤姐和鸳鸯对刘姥姥一番取笑戏耍之后,向刘姥姥赔不是。刘姥姥说:“姑娘说哪里的话?咱们哄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先你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看破但不说破,是大智若愚的智慧。
再有就是行酒令了,其实刘姥姥对行酒令时熟悉的。庄稼闲了,也常会几个人弄这个,只是不像那么文雅。但是刘姥姥却再三推脱,摆手道:“别这样捉弄人,我家去了。”而最后,刘姥姥的酒令,却都是合乎格式的。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不会轻易动用自己的智术,他们会把这些智术忘掉,从而返璞归真。
大智若愚,表面上看过去好像愚笨,实则大智在其内心。外智能崦内愚者实愚也;外愚而内智者大智也。
外智者,工于计巧,惯于矫饰,常好张扬,事事计较,精神干练,吃不得半点亏;内智者,外为糊涂之状,不善斤计较,事事算大不算小,达观、大度、不拘小节。
现实生活中像刘姥姥这样的人,常常颇有人缘。她虽然没有什么文化,却深谙人情世故。在酒桌上展现自己的独一无二,还要多学刘姥姥的酒桌快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