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直都把自律理解错了!
我们总说自己不自律,所以不成功,完成不了工作和学习任务。然而,我们很多时候,是把自律的因果关系倒置了!
有个作者说过,世界上并不存在所谓的自律,一切自律都是因为你对这件事的热爱,才形成自发自主地去努力,这样才会自律。所以,自律不是原因,它是结果!
当你发觉自身不自律时,只是因为你没有发掘出内心真正热爱的东西,没有找到强大的驱动力,所以不自律。
三分钟热度是如何形成的?
书中所说,一般人都是do(做事情) have(拥有名誉或财富) be(成为成功的人)这样的心态,但是书中倡导应该是be(想成为什么人) do(这样的人都是如何做事情的)have(最用拥有自己想得到的,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这样的顺序就不会三分钟热度,自然成功了!
自我改变,困难在哪?
改变,困难的不是无意识阶段,而是在意识到自身需要成长之后的计划阶段。
在这个过程,很多人把目标设定得过高,或者在在突发事件面前,例如临时的约会,突发的加班等等,没有提前设定好应急预案,倒置目标无法达成,从而心情沮丧。
对于改变,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便是成功率!我们每每在改变之初,希望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大大增加努力的强度和幅度,但是往往忽略了符合实际。因此,有些人因为强度过大或者幅度过猛,身体吃不消或者时间规划混乱,搞得自己更焦虑。
因此,幅度往往不是最关键的,我们要看成功率!如果,你每天的目标是阅读一本书,现在请把它改为每天阅读一个章节,然后做好思维导图和忆出笔记,强化理解程度。
又或者你的目标是每天一篇3000字的文章,现在可以改为每天认真写好2000字,投稿看反馈数据,这些都能反馈你的成功率!
设定参照对象
为什么不能把比尔盖茨作为我们的参照对象?因为这个目标过高过大了!
我们设定参照对象时,需要是我们身边接地气的普通人,毕竟,大家起点差不多。但是,对于普通人,如何取得成功,我们则不容小觑。
所以,当我们先把他作为参照目标时,我们便有了一个想成为的人作为参照物,然后我们剖析他做了什么?如何做的?最后,我们持之以恒、水到渠成地获得想要的财富或名誉。
自我妨碍是把好看的保护伞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人们喜欢在努力前给自己设置障碍:运动员在世界瞩目的大赛前退赛,宣称身体有恙无法参赛;考生在重要考试前反而更佳浮躁、不愿学习,考试失败后则推脱掉责任,只说自己没好好复习,却不承认自己能力不足。
有些时候,我们认为这些是客观因素,但实际上这些均是心态问题。
更有甚者对于所有需要努力才能成功的事情,更多的是选择自我妨碍,这样就不用被别人怀疑能力,找到借口了。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6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