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守望者》 阳 昀 文学是一种艺术,诗歌是文学中的精品,艺术的巅峰,而摄影是艺术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乡愁是先人留给后裔浑厚的文化依恋,我们要做的就是留住历史,守望住浓郁的乡土气息。 诗歌是寂寞的,是独守一隅的静坐;是夜半残灯下的思考;是黄昏品茗的一种闲适和随意。从文字到意境都是一种孤独的存在方式,曲高和寡的缘故,难有更多的读者,也不可能让所有人去理解和欣赏。于是,诗歌因静谧而变得高雅和珍贵。诗歌的价值在于欣赏。热爱诗歌是社会文明的象征,诗歌的美需要有内涵的人才能欣赏和体验。 这是我三十多年来诗路跋涉出版第四部诗集,诗集里插图是多年来行走故乡及远行的摄影作品,为了诗歌的意想更加深远而配摄影图,我始终认为摄影和诗歌是同气连枝的。写诗用一些更精致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偶尔捕捉到的灵感,淋漓痛快于心表达出来,诗歌真正的灵动与超逸是需要沉实做底的,恰如一位诗人所说:是从地面往上生长的天空。尽管在想象力日趋贫乏的今天,那些刻意拔高的诗意,那些真空般的“故乡”、“文化”往往有着更大的诱惑力,但毕竟还有人愿意将身躯俯向大地,去叩问每一块故乡泥土的情亲,每一片故乡草叶上的灵魂。总以为有些内心深处的感情和信念会被理解,可以用一种高雅而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 人与自然相比是渺小的,然而在自然面前,人也是伟大的。因为自然是自在的,而人则是自为的。人一方面应当以敬畏感尊重自然,向自然学习生存,人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不能只在自身寻找,只有从宇宙的伦理中才能获得人的道德律:另一方面,人也有它的主体性,自然对人来说是人化自然,人在自然中实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此,既置身于自然怀抱,听命于自然,又超越自然,于自然中张扬自己的生命意志。故乡的自然、天籁,有着伸向大地的根须和亲近天空的触角。迷恋乡愁的我,用记忆里最乡土的材料构筑起一个自足的世界,在那里沉吟、歌唱,低徊不已。以其鲜活的地气和鲜明的个性印记抗拒着机械复制时代的苍白与急促。一部诗集就是一座宫殿,让读者看到神圣的文学之光,但愿有唤醒与传承良知的功效,有临风玉立的豪情,也有踏雪出声的质感。 写诗的人就是诗人么?我从来不敢以诗人自居,我只是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说自己喜欢说的话罢了。有时也不免问自己,这些文字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人生如梦。梦是生命的欲求和企望。诗意的梦幻人生,负载着值得珍贵的生命史和一幅绚烂多彩的心灵图谱。人生苦短,总有些什么是我们带不走的。一位哲人说过;凡是能被火烧掉的东西都不重要,比如金钱、房子或者其他物质财富,而无法烧掉的东西才重要,那就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譬如这些快乐与甜蜜的记忆。于是乎,我行我素,不管不顾,写下去,再写下去。 《乡愁守望者》诗集的出版,感恩一切给予我感动和灵感的依依乡情和青青梦幻。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歌唱家乡、歌唱善美、歌唱人生、歌唱一切的美好与快乐。诗歌怡炼我的意志和性格,陶怡生活,激励人生。即使喉咙嘶哑,亦觉美妙绝伦。虽然,清亮的眸子仿佛没有了青春的光泽度,优雅的文笔也似乎不是少年秉笔时的姿态。沫雨听风,倾听身体渐渐变老的声音,不在于是否情愿,如同突袭的狂飙仿佛在一夜之间摧毁心垒的字壁文墙。对文学的执着与不敢妄为的谨慎,还有深藏在骨头里的部分桀骜和漫不经心,夕阳埋微笑,天涯葬红颜,对于文学和理想,我愿与君同老,风雨何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