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王总很后悔当初冲动之下,做出的那些错误决定,一失足成千古恨。当时他可是一心为公司着想,刚上任没有多久,找机会干出点成绩是心中的执念。所以,就没有过多考虑后续的不良反应,匆匆决定削减公司成本,可是他所能想到的办法却引起了喧然大波,减工资和降低采购成本无一不触痛到别人的神经。
成本削减的目标下达后,受到牵连的员工半年内走掉了四分之一,这对一个正常运转的企业来说,就如同桌子突然被锯短了一条腿一样,日常经营受到震动。刚开始他认为一切还能接受,人员减少了可是成本降低了,正好满足了他的愿望。所以他一直认为人可以走掉,当然也可以收罗,少掉的岗位,如果需要的话,继续招聘就可以了啊。可是没想到公司气氛不知怎么开始变得不好,到处充满怨气,新人板凳都没坐热就走掉的情况很多。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让王总想不到的还有,当初为了减少费用,想尽办法把他不喜欢的管理部部长开掉了,为此他花费了太多精力,明里暗里盯着那个部长,找到失误就批头盖脸地批评,完全不顾部长的颜面,怎么狠怎么说。实际上就是为了故意在大家面前羞辱他。这样的处境,换成谁都忍受不了,管理部长终于忍受了半年之后,主动辞职不干了。
可是事情却远远没有结束,他的离职带走了几个他一手提拔的得力干将,使得部门的工作一下子陷入瘫痪甚至影响到了整个公司。而且,要命的是,其中一个还给总公司领导层发了一封长长的举报信,大致的内容是揭发总经理利用职权,做了一些令人不耻的事,甚至还有居心叵测地闯入女厕所之类的事。不管举报的内容是真是假,这几天王总正在为这些事情焦头烂额。
因为举报信的事闹得沸沸扬扬。昨天,总公司派驻了调查小分队到公司,对举报的事情逐一进行排查。好几个关键职位的领导被叫到调查室密谈。一连三天,公司上上下下笼罩着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王总在位置上更是坐立不安,看起来疲惫不堪。当然现在他不再担心成本是否削减,而是自己明天还在这里吗?
他现在急需冷静的反省,事情为什么会到现在这种地步?如果当初换一下思考方式,是否一切就截然不同?他似乎看到有双无形的手推动着事情向不好的方向滚动,可是触发点在哪里?
万事总是过犹不及,我们不得不认为他开始的药方剂量过大,药力过猛,不但没治好病,反而伤着了自己。现在看来,虽然时间不能倒流,但是纵观整个事态发展,却发现事情的因果变得清晰起来。
归根结底,当初他没有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为什么呢?假使我们站在他的立场,可以想象的原因只有这么几种:
首先,思维狭隘。他犯了短视的毛病,为了眼前利益,生搬硬套,企图让利润看起来令人满意,却没有采用相对缓慢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而是只求快速,釜底抽薪,本末倒置。
其次,一意孤行。当初他作出这些决定的时候,他的智囊团提过很多中垦的意见,希望他能慢一点,稳一点,可是在急功近利的他看来,那些都是废话。
还有,他太容易冲动。为了让管理部长离职,他完全不掩饰自己的厌恶,鄙视,任由自己的负面情绪泛滥,最终目的是达成了,可是却意外地伤到了自己。
最致命的是,他的过度自信。对自己判断力的盲目自信,容易让一个聪明人变傻,他在做决策的时候,只关注前方,完全不在意脚下,一心以为走在正确的路上,实际上却此路不通。没有考虑变革可能出现的各种必然反应,只是天真地以为有改革,就必然有伤痛。因为有意无意地把不良反应合理化,最终才使事态发展到自己无法掌控的地步。
世上没有买后悔药的地方,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来不及了,不管王总是否还能留下来,这个教训足够深刻,也让旁观者的我们,体会到做一个明智的决策,必须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