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到了快吃午饭的时间,同事们陆陆续续都回来了,忘了因为啥聊起了孩子的学习问题,大家围绕着这个话题进行了短暂而又热烈的讨论。
说起对孩子要求高的问题时,一位71年的同事说,他闺女高中时他去给闺女开家长会,闺女同桌的妈妈问道“嫩家孩子考了多少名”,同事道“俺孩子学习一般,就是中游”(知道自己闺女的这位同桌学霸级人物),谁知这位家长竟说“俺闺女平时都考第一名,这次考了个第二,叫我气得给她把书撕了!”据说,这女孩因为没有书没法学习,最后是老师帮她借的书才把这事解决了。同事非常惊诧地私下问了问这孩子父母的职业,据说两口子开了个门市,是卖水暖五金的。
说起孩子高中三年的发展情况时,另一79年的同事提起她闺女(就读于平度九中)学校老师的一个重要的反馈:双语学校考进一中、九中(我们当地的重点高中)的孩子刚来时成绩都在前面——前十名得有七八个来自双语学校的,不用到一年,排名都到后面去了。据说这升学率极高的双语学校是全寄宿制的,而且初中三年已经是与高中的时间要求无异——早自习、晚自习齐备,老师抓得也是相当得严格。所以初中三年已经把孩子们全部“榨干”,同事说用土话说叫“呕干”,等上了高中,都没有后劲了。
说到这,很多同事开始回忆起自己的高中生涯。 一位90后的同事(大学本科毕业的)说,她和她妈有时溜达到他们高中的门外,她妈问她说,“你不进去看看,这不是你们母校”,她会断然拒绝“不想去,想起高中来都是痛苦”,我也忙不迭地点头“是,是,我也是,我对平度一中没有一点对于母校的亲切感,仿佛想到高中全都是痛苦的回忆,想到高中三年会有终于熬过来了的想法”。
讨论至此,食堂阿姨饭已经做好,大家都陆续去打饭了。而听到的这些关于孩子们的事情,仿佛在我平静的心湖扔下了几块小石头,泛起了涟漪。真的挺心疼孩子们的,觉得他们太不容易了!如果遇到对他们要求苛刻的家长,老师,他们的日子该是多么难过呀!要是遇到那种自己未完成很多心愿,想把自己的未完成交由孩子来完成,却全然分不清这是孩子的意志还是自己的需求的父母,孩子们该是多么悲催呀!遇到那种短视的父母、只关心升学率的老师、学校、身处如此功利的社会的孩子们,他们能看到自己美好的未来吗?他们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爱好什么,做什么能给他们最大满足感吗?还是只知道你追我赶,生怕被别人落下,一直生活在争抢中,害怕落后的恐惧中呢?当家长们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建设时,孩子们还知道自己的价值不单单是由分数决定的,他们知道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吗?恐怕很难很难。
心疼孩子们!心疼处于竞争激烈环境中的孩子们,心疼那些只被关注分数却忘记被心疼的孩子们!他们只是孩子!我们也曾经都是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