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冷,小贝说找个暖和的地方写作业吧。
阅览室,我把电热毯铺了进去,在里面看书写作业是极佳的选择,我看书,他写作业。
中间有聊天:
妈妈,你看我这题做得怎么样
嗯。
妈妈,你说这个好看吗?
嗯
妈妈,你看这个图画!
嗯
……
妈妈,看着我,我给你表演一个精彩的,我放下书,抬起头。
表演开始,妈妈,你问我问题。
小贝,你作业写到哪里了?
嗯
(再问)
小贝,这幅图画好看吗?
嗯
(再问)
小贝,你的字写的怎么像螃蟹?
嗯
妈妈,你心里什么感受?
是嗯嗯嗯嗯的感受吗?
感受很不好,嗯不是我想要的答案。
我恍然大悟,什么精彩的故事啊,就是我们互换了一下角色。随口的应付嗯嗯嗯嗯,其实没有根本的意义,我们真的听了,真的看了吗?真的和对方互动了吗?
我总是很着急,总是没有停留,停一停,看一看,说一说。
我拍拍脑袋陈述:小贝,我问你爸爸:
老公这个好看吗?
好看(你爸爸头都不抬的);
老公这样穿搭可以不?
嗯(他依然没有抬头,还是继续看手机);
我现在居然以这样的方式对待你,对不起,是我的疏忽。
没关系,等爸爸回来,我帮你教育他一下。
这个互动,我看到眼前这个孩子不是小孩子,他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没有批评,没有指责,而是以引导式的方式告诉我应该如何更好地对待他,对待自己。
遇到小贝,当小贝的妈妈,肯定不是偶然,这份因缘肯定是我自己修来的。
小小的互动,暖心,有思考。
孩子就是活在当下的那个,我不得不承认,我需要学习才能与他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