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的是村上春树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这是今年截至目前读完的书中最长的一部(26万字,然而此刻正在码字的我想到才读了3/5的80万字的《源泉》忍不住要哭了)。
《世》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一开始觉得略微有些荒诞,可一旦读罢几章便再也停不下来。冷酷仙境与世界尽头交叉来写,一开始分明是不相关的两个世界,最后竟慢慢融合在一起,看的时候内心总忍不住为这种处理方式叫好。明明是很简单但是又有些抽象的主题,却被村上用一种具象的方式呈现在读者眼前,不能说不巧妙。
至于两个名词所代表的真实含义,冷酷仙境是主人公生活工作的世界,这个世界既凶险莫测,又充满趣味。世界尽头是一个高墙小镇,镇子上的人都没有心,平和安宁,但是正如主人公的影子所说,没有悲伤痛苦也便意味着没有幸福喜悦,总之是一个“假如为了追寻安宁而来”就必然不会失望的地方。
具体巧妙在何处呢,看到后半部分便渐渐明朗,世界尽头分明是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按照书中博士的话来解释的话,就是主人公的意识核创造的世界。正是因为现实生活变幻莫测,科技发展快到无法接受,才在内心深处渴望安宁平静的生活,正如小镇上的墙一样,外面的人无法进去,里面的人也无法出去。而主人公当时的心态,大概也如同小镇中的独角兽一样,这种古老的动物,即使可以接触到小镇外的世界,但是一到天黑便乖乖返回镇子里边,而主人公即使看起来是在处理外界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但本质上并不愿意掺和到那些变化中去。
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未免太过“避世”。于是在书的最后,在世界尽头,主人公的影子返回到外面的世界中去,而“我”继续留在世界尽头寻找失落的心,但并不是待在小镇上,而是进入小镇旁边的神秘森林,在神秘森林里生活的人,都是有心的。有心意味着有痛苦,有快乐,也有记忆。
世界变幻任它变幻,冷酷也任它冷酷,然而守住心,读懂心,便也无惧了。
书摘节选
我总是确信——或者是出于偏见——在沙发的选择上面往往反映出人的品位。沙发本身便是一个不可侵犯的堡垒,森严的世界,这点只有在好沙发上长大的人才能体会的到,这同成长当中看好书听好音乐是一回事。一个好沙发生出一个好沙发,一个坏沙发则生出一个坏沙发,无一例外。
我知道好几个人虽然坐着高级轿车往来奔波而家里放的却是二三流的沙发,对这样的人我是不大信任的。高级轿车或许不失其应有的价值,但终归不过是高级车而已,只要花钱谁都能手到擒来。而买好沙发却需要相应的见识、经济和哲学。钱固然要花,但并非只消花钱即可。就沙发而言,头脑中没有一个完整的形象,是不可能得到好货的。
总的来说我是个老实人,明白就说明白,不明白就说不明白,而不含糊其辞。我认为纠纷大部分起因于含糊其辞,并相信世上很多人之所以说话含糊,不外乎它们内心在无意识地寻求纠纷,此外我找不出其他解释。
死本身并非那么可怕,莎士比亚说过,今年死了明年就不会再死。想来也真是简单至极。
新的纠纷让新的绝望感来迎接好了。
“感情有很多侧面都不明确。对自己的怜悯,对他人的愠怒,对他人的怜悯,对自己的愠怒——凡此种种,都是疲劳。”
“哪种都叫人糊涂。”
“最后一切都变得稀里糊涂,和转动各色圆球是同一回事:转速越快,越是辨不出彼此,终归一片混沌。”
“有的东西不过很久是不可能理解的,有的东西等到理解了却又为时已晚。大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在尚未清楚认识自己的心的情况下就选择行动,因而感到迷惘和困惑。”
“心有余悸是好事,这样人才会变得小心翼翼,免得进而皮肉受苦。出色的樵夫身上只有一处伤,不多不少,仅仅一处。”
世界上存在着不能流泪的悲哀,这种悲哀无法向任何人解释,即使解释人家也不会理解。它永远一成不变,如无风夜晚的雪花一般静静沉积在心底。
“我喜欢黎明前的一段黑暗”,她说,“因为干净而无用,肯定。”
书籍信息
作 者:村上春树
出版时间:1985年
翻 译:林少华
出 版 社:上海译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