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6年开始,陆续在网上买了很多付费学习内容。因为别人教育我,付费就是捡便宜,用金钱购买别人时间是最划算的。我认同了,可我并不觉得自己的时间配的起这种付费。
几乎所有大咖的学习方法论里,都能找到一个词,跨界思维,多维竞争,降维打击。罗振宇,李笑来,吴晓波,好像几乎所有大咖都在传播这个理念。
在听到这些概念的那一刻,甚至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自己站在了人生的巅峰,有种俯瞰芸芸众生的感觉。所谓上帝的视角,也不过如此。
而且,我也践行了。从17到18年,每年初列出众多学习计划,写作技能,学习比特币,股票投资,房地产,心理学,经济学,金融学,编程,等等,还有一大串学科内容。
然而一年下来,由于根基薄弱,占线太长,坚持下来的科目寥寥无几。每天从早到晚的学习内容满满当当,连跑步和上班都在见缝插针。手机忙于转换在各种app之间,仅仅是公众号文章看完就要花费几个小时,还有各种付费平台内容,更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读一本完整的书。
在18年底做总结的时候,发现自己真的是一事无成,一整年就是穿梭在各种付费知识和理论学习之间,自己整天是疲于奔命了,不知道重心在哪里,也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谈到需求,我才幡然醒悟,一直以来,自己只是一个被动接受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因为,这些产品是众多知识生产者提供的,产品的最终目标是完成销售,而不是个体的需求匹配。
所以,多维本身没有问题,但是你是否配的上多维才是关键。回顾自己的创业和学习经过,现阶段真的还不配谈多维。因为还没有一门知识,一项技能做到专业精深。专一才是自己现阶段要做好的。
所以,多维是牛人成功的路径。专一可能是穷人唯一的资本。
穷人的底层含义,应该是物质匮乏。
就像当年刚走出校门,第一次出远门到陌生城市打工,两眼一抹黑的寻求生存的职业。没有工作经验,没有社会关系,甚至是身无分文的,你完全没有选择能力。你能做好的,就是雇主给一分工作,踏踏实实的做好。
亲戚讲了自己的工作经历。朋友介绍了一个玻璃厂的工作,因为苦累,很多人好几天就辞职了。他自己没有什么技能,就在玻璃厂卖力干了三年,现在工资涨到了八九千。而当初介绍自己的朋友三年里换了无数工作,现在还在找工作。
我自己08年干了通讯行业,这一干就接近十年。后来是因为行业系统风险升高,才逐渐考虑转型。在转型中却忘了自己曾经成功的法则,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相反,是遍地撒网,从零食转到饮品,从快餐转到西餐。结果,没有一个转型成功的。
穷人的中层含义,应该是知识和技能的缺乏。
一直以来,我认为技能是一个人的硬通胀。一个没有技能的人,在社会上生存是很吃亏的。从古至今,技能工人的行业和名号千变万化,但技能工人总是生存能力最强的。
古时候最卑微的三个职业,撑船,打铁,卖豆腐,在现代社会仍然可以散发夺目的光彩。媒体上刷屏的某偏僻乡村的撑船人,你看他在水面上飘逸的行船动作简直是一种视觉享受。附近小区的人,都会拥挤到菜市场某一家老字号豆腐房里。就连被历史尘封的铁匠世家,也会被作为文化遗产争相报道。
现代社会职业分工更细,在我们举国复兴高等教育很多年以后,才发现国家最缺乏的是高精度的技术工人。哪怕是技术最发达的欧美国家,依然非常重视技术工人的待遇和地位。
如果个体还没有一项足以支撑生计的技能,就妄谈要跨界,要建立多维竞争,那纯粹是自嗨型的空谈。
知识的学习,我同样认为应该一个一个的吃透,循序渐进的过程。
摊大饼,贪多就嚼不烂。所有知识上升到道的高度,几乎是相通的。比如投资中的股票,房产,比特币,其实所有的交易,归根结底就是低卖高卖。本质上和菜市场卖菜,也差不了太多。如果你不懂投资的资产属性,资产价值,价格涨跌的原因。盲目的乱撒网,必定要吃大亏。
同样,以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来看。自然学科应该是更基础的学科。它的理论应用范围更广。以几百年前牛顿创立的天体力学为例,牛顿第一定律的惯性定律在现代心理学,金融学中几乎随处可见。投资中的动量因子,就是讲到股票价格上涨或者下跌会延续一定的惯性。
牛顿第三定律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个体在环境中总是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样,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如果能量巨大,它往往可以对环境产生反向塑造作用,这就是榜样和大V的作用。
穷人的高层含义,应该是精神上的匮乏。
所谓精神匮乏,我的理解就是缺乏自信,思想被动消极,看不到希望。缺乏信心的根源还是没有磨练自身的价值。信心的积累如同财富,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一样。像盖房子,需要一砖一瓦的逐层累加。
财富是生存的根基,知识是提高认知,提升技能的底层能力。当你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时候,就有更大的人生掌控自由度,自信也会随之增加。
所以,思想贫乏的根源就是知识贫乏,技能贫乏和财富贫乏。而专一于自己的价值构建,可能是增强自信和走乐观人生最有效方法。
一路走来,我认为自己一直是一个穷人。创业阶段就是解决自己的财富积累,而转型阶段就是要一步步构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的护城河。因为没有足够的安全边际,所以要走的更谨慎,更专一。因为自己是穷人,一个不小的踏空,可能就要万劫不复。我也可能是自己穷人思维的局限。
穷人,就要让自己在知识和技能领域时刻保持饥饿感。如果选准了方向,就应该专一而高效的学习,执行,改进。而不是深陷众多产品海洋里失去准心,成为一个被消费的消费者。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