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的感觉,竟然那么不靠谱啊!
这是最近在发现一个现象之后发出的无限感慨!
前几日,在看一个视频直播的时候听李笑来老师讲到了一个,有关大脑结构和思维意识思考能力之间关系的理论。其中提到了几个词语——白马、黑马和旗手。当时没有字幕,只是听到了汉字。我理所当然的认为我听懂了所有。
其实那一刻听到老师解释的时候,大脑的第一反应就是,“啊,这个啊,我知道!”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过去了呗。
过了好多天,一日看到有一个评论者在笑来老师的文章之下留言,提到这样一句话:
我弹窗“白马白马快出来,黑马又再作妖啦,骑手骑手快出来,再不出来两只马得跑偏啦”...
我突然大脑灵光一闪,瞬间发现——是骑手,不是旗手。
这么看来自己的"光想想"这个举动多么的不可靠。直到看到别人写出来的文字才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头脑文字映射根本就是错误的,自然理解就是肤浅的表层的。甚至说,只是停留在认识那写汉字而已的地步。
其实在此之前,我也看了很多关于大脑关于自我认知的书籍,知道我们的感觉是不怎么靠谱的,是有可能出现各种欺骗自己混淆视听的可能情况的。但是看了也就是看了,就是觉得自己懂了,并没有对这个“不靠谱”,有多少深刻体会。
而上面那灵光一闪的时刻,我突然就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感觉的不靠谱”,那一刻不由感叹了又感叹——原来我自己的感觉,竟然真的真的有那么不靠谱!
原来,原来,我只是用大脑想想,以为自己懂了会了的东西,其实自己真的未必懂了会了!
想想在生活中,坐在台下看别人发言的时候,轻松自在,不断的挑别人的毛病,语言的举止的神态的,甚至在内心鄙夷“怎么讲得那么不好,这么简单的道理都讲不清楚!”这样的时候好多,可是到有一天,由于各种被逼无奈,自己也要站到公众面前,站在台阶之上讲解一个道理的时候,自己表现的竟然那么笨拙,那么窘迫,甚至连走路可能都不大会了。
只有自己站上台的那一刻,也才深深体会到了,原来自己的感觉不可靠。原来那句俗话“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真的不是一句随便说说的话。
一个老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总是告诉学生要自己动笔亲自尝试。可是有太多的孩子说,我想想就可以啦!我想想就明白了!
可是当考试到来的时候,他们坐在考场上,那些在下面说自己想想就懂了,什么都听懂了看会了但却总是懒于动笔记下来的人,在考试后,经常后悔抱怨道:“明明是自己会的,怎么就在考场上是答不出来!”可是他们不明白的是,他们以为的“自己会了”可能仅仅是一个假象。
当年上学时候的自己也是一样,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的,但却总是在考试卷面上答不出来。当年傻的可爱的我们,竟然还"别出心裁"地为这样的现象,找到了一个让大家心安理得的理由——我就是那种,天生肚子里有墨水但倒不出的人!
后来自己开始学着记录记日记,想到什么记录什么。有时也记录那些在大脑中一闪而过的灵感片段,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想的非常非常完美,但是论到记录之时,就发现自己所谓的完美思考,竟然可能是漏洞百出、前后矛盾,根本无法落笔成文的东西!刚开始遇到这样现象的时候,很是沮丧,甚至得出一个结论——自己不是那块料,没那个天分!
但是后来看了很多人的书听了很多大师牛人的课,渐渐明白一个道理,没有人是一开始就精通任何一门技艺的。所谓的天才不过是刻意练习的结果。就连被称为音乐天才的莫扎特,不过最后被证实是他经历了异于常人、非常人所能想象的,巨大数量级训练 的结果。也就是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运气加百分之九十九积累而来的。谁还没有一两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哪个牛人一开始不是笨拙的?
差别是在后来的坚持积累中逐渐拉开的,一旦明白了积累的意义,时间的力量,从此那就将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差距会越来越大。
当明白了这些正向积极的道理之后,我渐渐开始变的理智,变得会去尝试使用自己的理智,感知察觉那些第一时间跳出来的反应,然后学着问自己问题,去分析和思考那些第一直觉,从而学着尝试着做出更为客观和理智的决定。
这条路注定是永无止境的,那个最美的自己永远在前方和蔼可亲的望着我们。虽然我知道完美永不存在,但是我更知道,当我尝试着努力每向前一步,都可能让自己变的更美好一点点。而,这就足够了。
重要的是我一直在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