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国,自古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也是孩子德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也是家长带孩子了解历史文化的最佳时机。
今日,各大博物馆开启了线上直播,让游客足不出户体验一场文明的盛宴。
与其同时,安徽省合肥市双岗幼儿园一组孩子们的“文物模仿秀”也上了热搜,一起看看这届小朋友的模仿能力到底有多强!
(图源:新华网)
无论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汉服风,还是被两会带火的作揖之礼与拱手之礼,都让古老的传统礼仪,摇身一变成为了“新风尚”,跃入了我们的视野。
孩子们愿意争相模仿中国礼仪方式固然是一件好事。但也不能忽略它背后的文化礼仪,到最后变成了盲目跟风、不知其宗。
下面小蜜蜂就带大家了解传统礼仪的行礼起源与行礼方式所代表的含义,家长们快带孩子一起学习起来吧。
作揖传统礼仪的由来
“揖礼”,起源于周代以前,距今已经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
其基本姿势为双手相搭前举,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系,作揖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 旅揖、旁三揖之分。
拱手就是“揖礼”的一种,而作揖则是“揖礼”的最初形式。
所谓的“揖”就是以站立姿势、不用跪拜的礼节。而拱手礼则是在宋明清所流行的行礼方式,更为方便。
拱手或作揖,一般在一米开外,显得有礼有度,用当下的眼光来看,无形中也降低了疾病传染风险。
所以很多礼学专家都认为,拱手礼不仅是最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见面礼节,而且也是最恰当的一种交往礼仪。
传统行礼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中正平和,礼仪动作讲究保持距离,有分寸,既不过分亲密也不会显得生疏无礼。
今天,小蜜蜂和家长孩子们一起分享几个古代常用的生活礼仪动作。
衣礼
当今国风空前流行,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也掀起了一股汉服变装秀。
但在古代,所有服饰的演变都是根据礼仪应运而生,不同地位、不同年龄的人,都有着不同的着装和行礼要求,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衣礼”。
(从上往下依次为:秦汉—魏晋—唐—明)
如传统服饰有着衣下裳,束发右衽的装束特征。
不同的服饰寓意也不一样,如右衽,即衣服左边一片压住右边的一片。若顺序相反,是为丧服,所以大家选择传统服饰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其次,则是穿传统服的礼仪也是大有学问的。
1) 站姿 : 正身、平规,两手相合(男士左手压右手,女士右手压左手),掩在袖子里,放在丹田和胸口之间,离胸口有一定距离。
2) 坐姿 : 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腰身挺直。
揖礼
揖礼是男女老幼的通用礼仪。
动作要领:
1. 双臂打开与肩同宽,而后向前,双手平放交叠,左手在内,右手在外,拇指内收不可外露,置于胸前如抱鼓。
2. 双脚并拢,肩背挺直,肩颈呈一条直线,不可低头,躬身,同时问安。
如果是男子行此礼,只需手上交叠顺序交换一下即可,即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此顺序行任何礼皆为此。
拱手礼
与揖礼相比,拱手礼使用起来更随意,自然。
动作要领:左手空握微曲,右手交叠在左手之上,双手交叠呈桥拱状置于胸前,小臂自然下垂。
男子仍是手的位置改变,右手下,左手上。
跪拜礼
跪拜礼也是中国传统礼仪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礼仪。
动作要领:直立状态下,右脚退一步,曲膝下跪,而后左脚曲膝上跪,保持上身挺直,双手行揖礼的动作,交叠于胸前后,下拜,额头置于手背上。
抱拳礼
抱拳礼和拱手礼类似,但多用武术场景。
行礼的方法是: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贴右掌面,左指尖与上颏平齐。右拳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
“更多资讯请关注小蜜蜂身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