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第二章 不开发,政府怎么办?
税改迎检这个中心工作结束,小镇恢复了以往的平静。“7点不到,一些政府干部就已经早早地坐在沿街的小凳上消受着春日的阳光。”
说实话,7点就已经到了单位摸鱼,这种事情是真的难以理解,起码现在理解不了。甚至我们都还吐槽下面某个园区不和我们保持早八的上班时间。
结束中心工作,视线来到搞开发,搞园区,搞项目。不仅仅是小镇,到现在,各级都是有着“项目为王”的经济发展模式。
搞项目就会涉及到一件重要的事情,一件让人又爱又恨的事情——卖地!土地财政[]也因此顺势而起,一大批房产资本如春笋拔节,也悄悄成为当代年轻人身上的三座大山[]。
卖土地就会涉及到另一桩事情——征地拆迁!
小镇的第二桩事情,就是洲头村征地。
有的地方拆迁,村民能发财,有的地方拆迁,村民能输得底裤都没有,所以这里面有很深的学问,都是“交易”。
洲头村矛盾最前沿,就是第四组。因为地理位置实在太好了,靠近城区的经济开发园区,中心城区吃肉,挨着的搞得好的话,也多少能喝点汤,只要上边允许这么搞的话。
洲头四组的问题,说直接点就是钱的事情。
咱们华夏民族骨子里的潜意识行为,只要见到一块荒地,都能给你改造成“良田”。但是到了征地了时候,发现自己投资那么多,最后一分没有被人取走,价格还比隔壁少将近一半,矛盾这不就出来了嘛!
四组村民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价”,用了教员的“统一战线”,互相“抱团取暖”。
但是人心是难以揣测的,同床共枕之人有朝一日都可能半夜往心窝子上来两下。所以小镇来了几个连环招,这算得上是解决群众问题的“阳谋”,典型工作经验。
总结起来就是:逐一突破、擒贼擒王、利益交换。
按照现在就是选优派强、抽调精干组建专班或者工作小组。小镇的副书记牵头,入户上门,酒桌来上几圈,你的问题我来解决,我的问题老兄你也得看着办。
小镇以帮助洲头村四组组长于组安解决其家里人土地的问题,换得了四组组长这个牵头搞事情的代表签字,在这个利益联盟中打开了关键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