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课笔记
岔曲:八句词装到六句,词曲交错——六八句,词曲的拆跨,词句与乐句不匹配
在汉族传统音乐中极为少见,岔曲的源头是清代八旗子弟,阿尔泰语系押中韵,赞风不露风。
2、待办事项:
政治作业、民族志作业、屈家营民族志写作、还有任务✖️2,从现在开始一项项清理掉。
3、读书笔记:
在得到上充了个读书的会员,但是微信读书上的还没有读完。把书读完。
《小镇——洲头纷争的补遗》章:
(1)“老洪不是早就对我说过乡下的工作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吗?不是也早就感叹过‘农村工作很精彩,农村工作真无奈’吗?(参见第二章“开发的政治学”)”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如果从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角度来说,应该这样解释:锁就像是一个问题,钥匙就是一个答案,这个世界有这个问题,那么就在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这个问题的答案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指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要求。这是熟人社会的精准总结,不管是谁家的事儿,都有一个关键人物,能够起到关键作用。
(2)形容词:“扯横皮”
老百姓深知“扯横皮”不是解决问题的体面的方式,但是由于自身限制与大环境的影响,迫于形势的紧急不得不”扯横皮“。但是如此坦率地承认“扯横皮”也不是容易的事,总想把“扯横皮”包装一下,包装成正义、体面的样子。
(3)形容工作难做:“但这工作是如何做的呢?其实就是一家一家地相互背着搞分化瓦解。”
这里依然体现的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方言里有一句话叫“捅人肠子攮人心”,其实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抓住关键的人物,关键的节点,关键的心理来做工作。
(4)“参见古斯塔夫·勒庞对群体道德的分析,2000)——并没有有效地增加社会的同情与支持,反倒只是加深了自己在道德上的无力感受。于是,农民看起来好像通过类似于‘扯横皮’与‘耍无赖’的‘小聪明’争得了一些小利,但他们也因此而产生了一种深感无奈的心理挫折,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既没有争到实利,也没有向世人展示出一种本可以作为自卫武器使用的‘弱者的道德优势’,这无疑会让他们自觉沮丧,并且销蚀其进行维权的心理基础。”
这段是对村民与干部之间互相掣肘长篇累牍的细节描述以后,关键性的总结与提升。在“扯横皮”背后实际上是深深地无奈,也会有无力感与弱者心理。虽然没有点明,毫无疑问这就是他者。他者在局内中的表现是“扯横皮”,但局外的语境是“无力感”。昨天读的《质性研究设计》里提到,田野更多的是传达,传递一种意识,另一个群体的生活常态,传达精神上的异同。在这里的描述与论述实际上是加深了读者对于现状的认识。
(5)“就这样,洲头抗争中的四组在经历了上访—“扯横皮”—获小利—道德的自我否弃之后,又开始以务实的态度面向现实,持续了数月的征地纠纷终于随着农民们对镇、村意志的总体接受而逐渐平复。”
仿佛是观摩了一整场谈判,实际上是逐渐平复的趋势,但是趋势之中掺杂了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