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静精微,易之教也。研究《易经》需要冷静的头脑和缜密的思维,如果不把基础知识记在心里,用到时再查阅,一定会打断思路影响情绪。我就总是被打断,外因在所难免,可基础不扎实的内因是可以改变的。东西不在脑子里,遇到点事就要查,这个比较坑人,因为思路一但被打断,就得从头再想,次数一多就开始烦躁,最后思考只能不了了之。
本来今天想把《易经》的要背的基础知识整理一下的,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联想到速读法了,先记录一下吧:
全脑速读,更科学的用脑,更好的理解和记忆,眼睛提供的信息量能更好的满足大脑的思考速读,更适应信息大爆炸的当今社会。我上学时接受过全脑速读训练,不过成绩很差,勉强达到最低级的每分种二千字,因为训练特别费目力,再加上自己眼睛本来就不好(近视),一练就头晕恶心,以至于当时患上严重的文字恐惧症,抱着不能因久视伤肝而英年早逝的决心,马马虎虎的混过去了。当然上述情况只是个案,不能代表所有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所以只凭这点不能对速读下任何判断。
之后出于对身边速读高手的崇拜,和对自己体质不适合速读的无奈,开始提出问题反思得失:
第一个问题,如果我成为速读高手会做什么?当然每天十本八本的阅读,成为一个博学的人。
第二个问题,我为什么要速读?现在书太多了,信息太多了,真假冗余暂且不说,不速读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想要的资讯。
第三个问题,我用速读法读什么书?当下全球范围内流行的畅销书或文献资料。前朝古书及社科哲学之类的书速读是读不来的。
第四个问题,可速读书的价值有多大?畅销书的价值不大。但工作上离不开资料搜集,因此这个价值很大。
第五个问题,我会不会用速读法阅读同一本书2遍3遍……10遍?我想我不会,资料的话,找到并完成工作或解决了问题就好,一遍就可以了,没有需要不会再读。此外的书当然是读的越多越好,那样可以掌握更多的信息。
第六个问题,那些无法通过速读一两遍就能搞定的书的价值有多大?与可速读书的价值差距有多大?我不确定价值,但是由历史沉淀下来的东西就算不看不到本质,相信也一定是精美璞玉原石,况且历朝名人都大加推崇相信一定不会错的,也相信应该比当下大部分书籍的价值更大。
第七个问题,速读能否挖掘出此类书的价值?可能未必……
上面只是我个人的愿望,你可能已经发现了上面问答反应很多问题:一是理解记忆与思考的关系。因为全脑速读只是强调了更好的理解和记忆,但单纯的理解和记忆是无法代替思考的!二是时间的配比。时间是稀缺资源,你阅读读的机会成本就是思考时间,所以有自制力的速读高手,不会一本接一本的读,而是各种阅读方法相互结合,给自己留出思考的空间,不让自己变成一块硬盘。
所以不会速读的朋友也不用羡慕嫉妒恨,就算让世界上顶级的速读高手读《易经》,他最多也就是读几分钟后全背下来,然后呢??呵呵!!!所以我个人觉得,如果把读书定义得本质一些,速读应该不算是读书方法,但对于在书店选书和搜集资讯却是用处很大的。所以大家还是根据自己的资质扬长避短吧,比如我就得走传统阅读路线了,要搜集资讯,可以借助搜索引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