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为这本书的名字所吸引,“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真的有醍醐灌顶之感。曾几何时,自己已经开始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倦怠,没有激情,缺少虔诚,觉得自己的工作状态已如一潭死水,了无生气。读完这本书,倦怠之情已然消失殆尽,它如同一颗石子在我心中激起了阵阵诗意的涟漪。原来,自己的工作缺少的是反思。只有反思,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每天都处于一种全新的状态;只有反思,才能让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该反思什么呢?我以为首先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学。朱华贤老师的《期待“素课”》让我明白什么样的课才是最有味的,最值得咀嚼的。那应该是“素课”,即没有雕琢痕迹的课,是真实而原始的本色课。就像我们平时喜爱的生态食品,直接从生产基地采摘而来,不是那种罐头,不是那种腌制、烘烤或油炸过的变形成品,也不是那种反复提炼而制成的什么“精”啊“神”啊的。读完他的文章我思考了良久,曾经每到公开课,我都很用心地去装点自己的课堂,让课堂变得华丽耀眼,过分注重技巧注重手段却忽视了最本真的东西,殊不知那样的课堂反而是弄巧成拙,色彩太浓,口味太重,只能是哗众取宠,其实真正美的至高境界不是浓妆艳抹而是“清水出芙蓉”的那种不加雕饰的清新朴素的美。老子说“万物莫与朴素争美”,作为以培养语文能力为大任的语文教学,朴素应是最高境界。而我曾经简单地以为,朴素即是落后是过时是不能与时俱进,是和当前的新课程教育理念相违背;现在才明白,原汁原味的永远是最可口的,语文课堂只要把握新课程理念的神韵,将先进理念内化,就可以保持语文的原汁原味,这样的朴素更见内涵,这样的洗尽铅华、简约的返璞归真的课堂更有别样美丽。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作为教师不仅教书更要育人,周久璘老师的《做一名有效的教师》让我受益匪浅。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关注学生尊重学生,而我以为更重要的应该是关注学生的心灵。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绝非简单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是因为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常常听到一些老师慨叹:现在的孩子真难教!做教师真难!的确,今天的我们面对的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自我、自负,也有的自闭无法沟通不够坦诚……诸多的问题让我们这些新时代的老师常常束手无策以至于黯然神伤。其实,我们只要能静下心来细心点,耐心点,学会倾听,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关注孩子们的心灵,就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关注孩子的心灵,会让师生之间多一份和谐——孩子会更信任老师,老师会更理解孩子。孩子找到了自己信任的人,于是内心很多垃圾情绪通过倾诉得到了及时地清理,学习中的负面情绪得到了消除,这样他们便会更积极地投入各门课的学习,可见,教书必先育人。这样,才能做一名有效的教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其实,教学中我们只要能多一点细心多一分耐心,静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呵护学生的心灵,学生便会“亲其师”进而“信其道”,我们的教学便会化难为易,少一分痛苦多一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