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知识和技能进行随机规划练习效果更好。科学家认为,人的记忆分为两种能力:输入能力和提取能力。我们完全理解一个知识后,输入就算完成,而我们经常所谓的年纪大了记不住,时间久了记不住都是因为我们的提取次数不够,输出沟回出现问题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我就是知道,但是一时之间说不出来了。
所以对于知识和技能,尤其是那些自己希望完全掌握的东西,我们在理解之后要是不是的提取出来用一用,才不会有那种话到嘴边说不出来的感觉。
比如学习英语单词,我个人认为更好的方式是通过大量阅读文章、书籍,新学的单词时不时的出现,每次忘了又再记忆一次,下次又可能在其他文章里面遇到,就这样反复10几次什么单词都记住啦,而且还记住了多个词意。而我读书时代反复背过很多单词书都没有坚持下来,因为光是背单词,基本上提取也就是背单词书的时候,没有其他的提取形式,除非这个单词书能反复背上10几遍,提取的沟回难以形成。
提取形式多样化,更加有利于记忆和技能习得。
还是以背单词为例,看文字,听音频,看视频,听写,默写,朗读,抄写等听说读写看的多元化记住方式,就此单纯只是读或者看等单一的记忆方式要好的多。
随机性提取的方式比规律性提取的方式要好。科学家做过研究,让三组网球小白都来学习三种不同的网球发球姿势ABC。第一组先练习A20次,再练习B20次,然后再练习C20次;第二组这样练习ABCABCABC......最后也是每个动作20次;第三组随机练习ABC这三个动作,最后也是每个动作练习20次。学完之后,让他们到场地右边发球,他们练习的时候是在场地左边,这样做是为了研究他们灵活运用发球知识的能力。结果第三组平均得分18分,第二组平均得分14分,第一组平均得分12分,呈现递减的现象。这个实验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随机提取要比固定方式提取更能加深印象。而严格来说,第一组连续20次都是同样的动作,这是一个反复输入的过程,基本上没有进行提取的练习,所以最后的提取技能得分最低。最近好比我们小时候抄生词,每个字抄一排的效果不如随机抄取不同的生词。
所以,我认为自己以后读书学习要不定期的回顾,才能更好地记忆和应用。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