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在二十周岁后的两个月里,我的世界观开始系统成形,当时总结出来叫做“立体看世界”。是单点模式、平面模式的升级版,主要由世界全局观和历史流动感组成。对我当时来讲,是看了一些史料时事再加以各种思考,然后就感觉流动着穿过了一些东西,于是有了那两个名词。在今天来看,所谓立体观,便是用全面的动态视角去看待人事物。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我用了很多年才艰难地悟到。
用全面的动态视角去看待人事物,这是一个视角,而视角决定了视野,目前而言,也算是对我来讲较为完整的基础理论。当我用这个视角去观察事物的时候,很惊奇地发现自己所遇到的一切几乎都能够用这个理论来解释清楚。
这套立体观的来处,当然是来自日常生活间的实践行动。一开始心智很懵懂,遇到一个事情便只能看到一个事情,而所有的决策都围绕着当时看到并迅速认定的事情而展开,我称之为单点模式。然后慢慢心智开启,遇到一个事情能够思考其中利弊但还是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要么静止,要么疏漏,我称之为平面模式。随后便是立体模式,世界的联系性与世界的运动性相结合,那些纷繁复杂的东西,都变得清晰可见,那些本质性的东西便无处可逃。这样子讲可能还是很宽泛,而由于这套世界观,衍生出了两种方法论,那就具体很多。
一种是“海平面理论”,所有的事物,呈现在你眼前的,所有人都可以看到的东西,那是海平面以上的。而决定那种表现方式的,是海平面以下的东西,那就是其本质的东西,可以说是它的来处。所以说解码,海平面以上的东西那是明码,而明码是由海平面以下的部分所决定的,通过明码可以部分演算到其组成部分,再进行推算演算,然后修正啊反馈啊。于是看到一件事的时候,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河流,其中有无数浪花,大多数是无关紧要的。这套方法论,决定了我认知世界的方式。
一种是“自我生长”理论,关键是自我的动力以及养分以及方向。人的成长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那不是扯着自己的头发飞翔,只是因为看到一座山,便想要上山顶看看。立定志向,是扎根下去了;不停积累使得底蕴渐渐深厚,是养分吸收;自己心中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那是方向。自我生长最为重要的部分在于:打破生活的惯性。
而它的实现需要自己无数次打破生活的惯性,战战兢兢地理性思考,然后果决实行,那是日常生活间的全部坚持。
为了这套世界观与方法论,硬是白了一二三四五六七根头发,简直可怕,看来得去买点红枣枸杞泡茶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