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我宁愿你不善良》,做人的标准,以善为前提,然而,又有多少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时不善良呢。
三年间,据“女童保护”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被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案共几千起。事实上,社会与学界的共识是,诸多主客观因素造成大部分性侵儿童案难以被公开。那不是天使吗?可爱的孩子,稚嫩的脸庞,为什么要去伤害,人性真的就泯灭到如此地步。
看过两部电影,《熔炉》和《素媛》,前者仍旧会让我从噩梦中惊醒,而后者带给我的是不察觉却会丝丝心痛的感受。
一部好的电影会改变一个国家。
-那个大叔想让我给他撑伞
-我本想走开的,可是我还是想帮他,我觉得应该给淋雨的大叔撑伞
-所以我就给他撑了
-但人们都说是我的错
-谁也不夸我
——《素媛》
柔嫩的小花遭到暴风雨无情摧残,受伤的岂止枝枝叶叶,更是那迎着阳光无忧成长的心。
假如善良成了原罪,你还为路边的陌生人担心吗?
电影里的素媛是悲惨的,被醉酒大叔侵害,无良媒体铺天盖地大肆渲染,作为受害者的素媛一家仿佛成了周身污秽的耻辱之人,被四周诧异好奇的目光所包围;她又是幸福的,她有爱她的爸爸妈妈,肯为她承担的父亲和心理医生,因为,现实远比电影残酷,真实的“素媛”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把那段身心的痛苦拋却。
"最孤独的人最亲切,受过伤的人总是笑的最灿烂,因为他们不愿让身边的人承受一样的痛苦"
“我总想睡一觉就能回到过去,可早上起来发现,还是没有任何变化,太伤心了...以前奶奶说,哎哟要死要死了,这大概就是人活在世的意义”
《素媛》让我看到了亲情和友善的话,那么《熔炉》就是一个无解的命题。
校长和老师对未成年的残疾儿童长时间的进行性侵犯和虐待,被人告发却最终逃脱了法律制裁,把矛头直指司法不公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的缺失。
如果说《素媛》还有温情,那《熔炉》全程压抑。因为熟人有可能是危险的恶魔。
本以为学校是孩子成长做人的最佳选择,可是在《熔炉》里,那是噩梦,聋哑孩子本就失去了一些生活的色彩,可是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带给他们的则是心灵上无法磨灭的伤害。
孩子用他们稚嫩的双手去迎接你明天,可是世界报以他们满满的恶意。当孩子的心灵不再阳光,躲在阴暗的角落,用惶恐的双眼去看世界,来来往往那么多人,谁能成为他们的依靠,谁又能抚慰他们的心。
正义会战胜一切,可是悲痛过后的伤害绝不会随着时间流逝。
真的很喜欢这句话,我们总在事发后痛哭流涕,悲天悯人,而源头很少有人去追究。我从不信恋童癖是一种病,因为我相信天使不该受到伤害,哪怕是一种病。
我们之所以战斗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冬天之所以那么冷是为了告诉大家身边人的温暖有多重要。世界上最美丽最珍贵的,反而是听不见且看不清的,只能用心才能感受得到。
——《熔炉》
也许会是护士 洁白而温暖
也许是哲学家 启迪黑暗
每张小小脸庞
我们都该仰望每一个小孩都是 一道光
给小孩作梦的床 给小孩远眺的窗
看他们会带我们 到多美地方
给小孩远扬的帆 给小孩勇气的桨
这世界一定会变得 更明亮
也许有好歌声 抚慰了忧伤
也许在实验室 找到答案
每双小小手掌 都该放进希望
每一个小孩都是小太阳
给小孩作梦的床 给小孩远眺的窗
看他们会带我们 到多美地方
给小孩远扬的帆 给小孩勇气的桨
这世界一定会变得 更明亮
给小孩拥抱和糖
给小孩吻和柔软
等他们变成大人 不觉得缺憾
给小孩灯和信仰 给小孩美和真相
这世界一定会变得 更简单
给小孩一些高山 给小孩几片海洋
让他们受一点伤 而谦卑勇敢
给小孩爱和分享 给小孩家和翅膀
就算很平凡但至少 很善良
这世界一定会变得 更天堂
——《给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