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造物主的沉默中漫步黄昏

我总在黄昏时分,坐在老槐树下看天。看云絮如何一丝丝地聚了又散,看暮色怎样一寸寸地浸染人间。这时候,风穿过叶隙,发出细微的声响,像谁在远处轻轻翻动书页——那是造物主写下的,我们读不懂却感受得到的篇章。

达尔文和他的信徒们说万物是进化来的。可我不信。当我凝视叶脉间流淌的生命密码,端详蜜蜂复眼里镶嵌的万千世界,触摸晨露在草尖保持的完美曲面时,我总不免思忖:这真的都是偶然吗?若说这些都是无心之作,那诗人的诗句、画家的色彩,岂不都成了杂乱无章的墨迹?特别是当我了解到一个事实:在针尖大小的空间里,DNA能储存相当千卷百科全书的生命信息,这种精妙的编码系统,让人很难相信是随机演化的结果。

我宁愿相信,有一个我们无法看见的匠人,在时间开始之前,就已描画好了这一切的草图。现有的进化理论,在解释生命从无到有的跨越,在说明物理常数为何如此默契地共舞时,似乎总显得力不从心。生命更像一首精心谱写的交响乐,每个音符都恰到好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偶然碰撞。

我常想,那些探悉了宇宙奥秘的大科学家,在凝视微观世界的精妙结构时,是否也与我们一样,感受到某种超越科学解释的震撼。我记得他们有人说过,世界不是偶然的——这话像一粒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每当我看见梅花五瓣的完美对称,观察雪花六角的晶莹结构,或是思考人类眼睛的精妙构造时,都能感受到那位伟大设计者留下的签名。蝴蝶翅膀上的纹路,山涧流水的韵律,这些恒常的美,分明是造物主落笔时定下的规矩。

河滩上那些卵石,有人说这是流水万年冲刷的成果。可我更愿相信,是那位看不见的造物主,在创世之初就赋予了它们温润的形态。就像他让向日葵懂得追随太阳,让燕子记得归巢的路线——这些与生俱来的智慧,岂是漫长时间里偶然习得的?

黄昏时,我常去溪边散步。夕阳透过梧桐叶隙,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水底的游鱼鳞片闪着光,排列得如同精心缝制的铠甲。若说它们这般完美是偶然造就,倒不如说是一阵风刮过字纸篓,恰好拼出了一首《离骚》。生命的织锦如此繁复而有序,每一根丝线都指向那个最初的设计者。

夜渐深了,萤火虫提着小灯在草丛间巡游。它们的光,不急不缓,恰似造物主沉稳的呼吸,像在传递某种讯息。我忽然明白,那位伟大的设计者从不言语,他只是让万物按照他设定的方式存在、生长、消亡。我们听不见他的声音,却能在每一片新生的叶子上,每一颗初结的露珠里,读到他的心意。

起身回家时,月亮已挂上东天。清辉洒下来,万物都蒙上一层柔光。我知道,明天太阳照常升起,花朵照常开放,这一切都不会有差错——因为那位沉默的造物主,依然在执掌着他最初设定的秩序。而我们,不过是这宏大叙事里的几个注脚,几个懂得抬头看天的句子,有幸窥见了永恒智慧的一角微光罢了。

在这精妙绝伦的秩序面前,所有的偶然之说,都显得如此苍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