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与有效
王惠君
李老师开篇第1讲就给我们抛出了正确与有效的题目,想来在我们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一定占据重要位置。首先咱们来把正确与有效定义弄清楚。
所谓正确,就是符合事实、规律、道理或某种公认的标准。作为哲学名词,正确的内涵非常宽泛,该词与"真理"的区别在于,真理一般只用于与事实和规律相符的标志,至于道理和某种公认的标准,则不适合使用"真理"一词。
符合事实和客观规律的判断是描述性的事实判断,符合道理和某种标准的判断是规范判断,事实和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严格的正确含义,因为道理和标准涉及人的主观因素,没有严格的正确含义,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和双重或者多重标准的情况,因此,事实和客观规律更加可信。然而,人类更多的是生活在"道理和标准"中,更多的是做价值和规范判断。因此,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应该辨别面对的判断是事实判断还是价值规范判断,否则,会陷入思维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有效释义为(动词)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出自《汉书·元帝纪》:"娄敕公卿,日望有效。";宋·苏轼 《笏记》之二:"文章小技,纵有效於涓埃;草木微生,终难酬於雨露。";丁玲 《县长家庭》:"我虽说想好了几句可以安慰他的话,却又以为未必有效,也就没有说出来。"
可以看出,正确是符合事实、规律、道理或某种公认的标准;有效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很多事情,有些是正确且有效的,也有些正确无效,或者不正确但有效,亦或既不正确又无效。
举例说明:
正确有效:
例1:我们家电视遥控器,我经常看完后顺手放在沙发上, 不小心就掉到缝里去,老公经常严厉的批评,但我就是记不住,后来老公改变策略,只要坚持一个月不放沙发,就奖励我一百元钱。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放到沙发上。老公正确的应用奖励机制,达到了有效的目的。
例2:新生儿期的孩子哭了,检查孩子没拉没尿,抱起来喂喂奶,孩子不哭了。正确有效。
不正确有效:
例1:每年高考的时候,总会有这样一些报道,孩子的亲人突发意外,或病重,或车祸,为了保证孩子心态稳定,顺利完成高考,总是瞒着孩子,等孩子完成高考后,或许亲人已不在,没能见上最后一面,站在确保孩子的高考心态的角度来看,是有效的,但是站在伦理亲情的角度,这种做法并不正确。
例2:有一次我们抢救一个猝死病人时,明明心电图已经拉直,心脏按压的时间已超过半小时,但我们为了延缓病人家属情绪,让家属心里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我们硬是按压了2个小时。一班人马都轮了个遍,累的半死。从医学角度说不正确的,但是从安慰患者的角度来说是有效的。
正确无效:
例1:患者手术后,经常会说,护士,刀口疼,目的是帮他解除疼痛。过去我们会说,手术后刀口疼很正常,忍忍就过去了。护士说的是正确的,但是病人的目的没有实现,对患者来说是无效的。
不正确无效:
例1:求助者来说孩子玩游戏,自己很痛苦,你就他的痛苦不停地解释、安慰,或者给出一些主意、办法。只能缓解他的痛苦,但不能帮助其内心成长。没达到咨询的目的。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希望给予求助者正确有效的心理咨询,正确是指流程要规范,符合事实、规律、道理或某种公认的标准;有效是指达到求助者的目的。站在咨询师的角度,我们要有科学的咨询思路,也就是李老师经常说的要把知识立起来,要有框架,把心理学的知识横联,纵联,互联,求助者说生气,你要联想到情绪,联想基础心理学,联想到年龄,联想到发展心理学,联想到社会心理学,联想到变态心理学相关知识。当然这都是一瞬间发生的事情。采取的技术和方法要正确;站在求助者的角度,你懂得再多对他来说都没用,他想要的是有效,解决他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破,进去还要出来,最终达到求助者的目的为目标。作为新手,前提首先是正确,在正确的前提下在达到有效。
正确的结果源于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源于正确的思考;正确的思考源于正确的理念;正确的理念源于正确的引导。希望我们在李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给予患者有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