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藏着写作逻辑】
同事的儿子叫“小石头”,上小学三年级。前几天,同事把小石头甩锅给我,让我做他的课外语文老师。我看到他写的作文之后有点头疼。
这篇作文题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写一篇童话,小石头和他的同学们全军覆没,几乎没有孩子写得出来,所以老师允许他们“抄”。小石头照抄了《格列佛游记》中的一段情节。
我和他聊过后发现,大部分三年级的孩子还没有能力将零散的作文素材按照逻辑组织起来,即使题目中给出了“国王”“啄木鸟”“玫瑰花”等这样的提示,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把这些形象串联起来。
缺乏写作逻辑——是他们这次全军覆没的原因。
我在仔细分析过小石头的作文后发现:他的阅读能力其实很好。
而开启写作逻辑的钥匙其实就藏在阅读之中,只是他自己没有发现而已。
虽然小石头这篇《小人国》只是照搬《格列佛游记》,但他抄写的内容非常精准,每一句话都抄在“转折点”上。
(1)王后给航海家物资——(2)遇到暴风雨船沉没——(3)坐上救生船——(4)漂流到无人岛——(5)岛上生活着“小人”——(6)“小人”绑住航海家——(7)小人国国王热情招待他
小石头凭借自己的能力,找到了故事情节中最重要的7个转折点。如果将这7个关键转折点画成一张曲线图,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出故事逻辑。
(点击图片放大)
我们简化这一条复杂的曲线,只取好(开始)、最坏、更好(结局)这三个点进行描述,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更清晰、更简单的故事逻辑。
【好】王后给航海家物资,支持他寻找新大陆——【最坏】任务失败,生命受到威胁——【更好】找到新大陆,并被当成贵宾招待
事实证明,小石头看懂了《格列佛游记》的所有关键剧情,并且有能力将之整理总结出来,他完成了很多成年人都无法完成的阅读工作。正是因为这一点,我认为小石头是一个可塑之才,他一定能把作文写好。
就像我前面说的:写作逻辑其实就隐藏在阅读之中。
【从《格列佛游记》中找到的写作逻辑:好——最坏——更好】
大部分家长认为,阅读是写作素材的积累,素材看多了也就会写了。然而,从小石头他们班的这个实例我们不难看出,即使给出素材,没有逻辑,也无法写出一篇好作文。
我们通过阅读好作品,可以总结出来很多经典的“故事逻辑”,将这些逻辑应用到写作当中, 可以帮助孩子迅速提高写作水平。
我们看看小石头自己差一点就可以总结出来的“故事逻辑”:
【好】王后给航海家物资,支持他寻找新大陆——【最坏】任务失败,生命受到威胁——【更好】找到新大陆,并被当成贵宾招待
【好——最坏——更好】是一个经典的故事逻辑,它可以帮助我们安排杂乱的素材,编排出一个好故事。很多小说、电影、电视剧都采用这样的故事逻辑。
小说《淘气包埃米尔:埃米尔怎么把头卡在汤罐子里》:
【好】埃米尔喝最喜欢的肉汤——【最坏】头被罐子卡住,看医生还要花钱——【更好】头出来了,还赚了五奥尔
小说《绿野仙踪》:
【好】多萝西和叔叔婶婶快乐地生活——【最坏】她来到陌生的国家,这里还有坏女巫——【更好】她安全回到家,拥有了一次奇妙之旅和很多朋友
电影《狮子王》:
【好】辛巴在父亲的庇佑下快乐成长,他是下一任的王——【最坏】他以为自己害死了父亲,失去国家和亲人,被迫远走他乡——【更好】他经历磨难终于夺回王权,找回失去的亲情,获得友情和爱情
发现了吗?以上那些经典故事的逻辑都是相通的,孩子在写作的时候完全可以借用。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提示他在写作前问自己三个问题:
1、主人公现在想做什么事?
2、这件事最坏可能变成什么样?
3、这件事最好可能变成什么样?
仅仅三个问题,就可以架构出一个颇为经典的故事。
举一个例子,我们重新来写老师布置的童话作文题。小石头选择了“国王”这个素材,我们也来写“国王”,以此来验证一下这个方法:
1、主人公现在想做什么事?
答:国王想要做一个好国王。
2、这件事最坏可能变成什么样?
答:坏人把国王赶出了城堡,他变成了乞丐。
3、这件事最好可能变成什么样?
答:国王认识了很多乞丐朋友,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国王夺回了王权,并且比以前更受爱戴了。
看,一篇意趣盎然的作文是不是已经写出大半了?
这种对经典故事逻辑的运用,在中低年级记叙文中非常实用。让孩子参考这个思路,记叙文瞬间就拥有了逻辑骨架,而这个逻辑,其实都是我们通过分析《格列佛游记》得来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