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笺《九歌 东皇太一》,照例诠释诗句,不做诗题解释。文怀沙《屈原九歌今译》题解“太一,星名。天上的尊神,祠于楚东,以配东帝,故称东皇”,未注明为是为王逸所注。洪兴祖补注“補曰:《漢書‧郊祀志》云:天神,貴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東南郊。《天文志》曰: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淮南子》曰:太微者,太一之庭;紫宮者,太一之居。說者曰:太一,天之尊神,曜魄寶也。《天文大象賦》注云:天皇大帝一星在紫微宮內,勾陳口中。其神曰曜魄寶,主御群靈,秉萬機神圖也。其星隱而不見。其占以見則為災也。又曰:太一一星,次天一南,天帝之臣也。主使十六龍,知風雨、水旱、兵革、飢饉、疾疫。占不明反移為災。”当注意者,是天皇太一既是星宿名字,亦是神灵名字。
读书之有趣,就在各种书籍的交叉解释。李零《中国方术续考》有《“太一”崇拜的考古研究》一文,颇可解颐,简叙之。李先生以考古新线索解释太一,战国中晚期文物,1960年湖北荆门是漳河桥战国墓出土“兵避太岁”戈,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避兵图》,1972年陕西户县曹氏墓出土曹氏朱符三个线索,就是汉代所谓“太一锋”,可与前引《天文大象賦》注云“知兵革”相验证。1987年湖北荆门包山楚简中的占卜泪简文把“太一”当做首神,并提到“‘云君’(相当《九歌》的云中君),‘司命’(疑即《九歌》的大司命)。‘司祸(过)(即司中,即《九歌》的少司命)等神,与《九歌》很相似”。他文不赘。该文最后总结曰“我们至少可以证明‘太一’在前秦时代已经兼有星、神和终极物三重含义,这三重含义,不仅在战国时代是一种共时的现象,而且他们在发生原理上也是属于可以互换互释的相关现象”。
综合王逸注、洪兴祖补注和李零先生的解释,可以认为太一三义:星、神、道(即李先生之终极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