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217条辨:“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之,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原文解释】汗出谵语的,这是外有太阳中风,内有燥屎阻结。燥屎内结必须用泻下法治疗,但是须待太阳表症解除后才能攻下。若过早攻下,则会导致表邪尽陷而里实益甚,出现神昏语言错乱。若表症已解而里实未除,用攻下法治疗则会痊愈,可用大承气汤。
汗出,有流汗,就是风,出现谵语,就说明病人体内的热太盛,流汗太多,津液大伤,体内有燥屎,这就是表虚里实。这个时候,可以用下法。
“过经乃可下之”,过经就是从太阳,到少阳,到阳明,这叫过经,过经以后,一定是纯阳明证,才可以用下法。如果有少阳证的时候,要先解少阳,有太阳证的时候,先解太阳。解完太阳或者是少阳,这个时候才叫过经,单纯的阳明证才可以攻下。
“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如果是下得太早,这个病人因为流汗太多,本来就已经津伤了,攻下的时候,表邪又跑到里面来。里面的大便被攻掉了,里面是虚的,表邪跑到里面来,就会言语必乱,就是讲话不是很正常,前言不达后语,这与谵语不一样。
这个条辨就是告诉我们,一定要确定可以下,是阳明证出现的时候,再去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