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永新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版次:2020年10月第1版
印次:2021年2月第2次印刷
规格:170mm×240mm
阅读内容:第四章 能者为师——适应“人机共教”的新时代P62~P71(共9页)
阅读记录:
一、智能机器人教师正在走来
有人预测,未来10年人类50%的工作都会被取代,比如助理、翻译、保安、前台、护士、记者、会计、教师、理财师……其中教师赫然在列。
但朱老师认为,未来的智能机器人会帮助教师更好地从教,未来的教育也会进入“人机共教”的新时代,但教师职业不会消失,也不会被智能机器人取代。
二、教师如何不被淘汰
智能机器人的“软肋”是不可能具有人的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不能具有真正的人的创造性与独特性。而教育恰恰是“人的事业”。怀特海曾经说过,在教育过程中,“一旦你忘记了你的学生是有些有肉的,那么你就会遭遇悲惨的失败”。未来的教育会更具情感性和互动性,为了的教师也应该增强自己的亲和力,努力成为学生的之心朋友,成为学生的成长伙伴,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教师的共走往往是非预设、非逻辑、非线性的,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偶发事件、各种力量的平衡,需要高度的创造性和艺术性。
未来的教师,会从现在大量的重复性的、简单性的、繁琐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不必要用大量时间批改作业,不需要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进行知识性传授,也不需要在课后进行大量的模仿性训练、重复性练习,而是能够娴熟地运用智能机器人,娴熟地获取各种教育资源,利用各种数据处理的方法与技术,及时分析教育教学中的各种案例与问题。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中曾经说过,“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完善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现在,教师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才能适应“人机共教”的新时代。
三、回归能者为师的时代
1.知识付费的兴起
逻辑思维、喜马拉雅、知乎等提供的收费课程
2.自由教师的崛起
工作室每次上课前,都要和学生聊聊平时的生活、近期的烦恼,这些内容也是课程中的重要的一环。
反思:教师要关注教育的对象——学生,增强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当学生心理疏通了,学习效率就高了。教师的工作是非预设、非逻辑、非线性的,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偶发事件、各种力量的平衡,需要高度的创造性和艺术性。教师要不断修炼自己这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