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恃无恐
展喜犒师
展喜退齐兵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原文】
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
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
齐侯曰:“鲁人恐乎?”
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
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
齐侯乃还。
【今译】
公元前634年,齐孝公率兵准备攻打鲁国的北部边境。
鲁僖公赶忙派大臣展喜,以慰劳齐军之名,阻止齐军进犯。
并让他向展禽请教犒劳齐军的辞令,怎样措辞。(展禽:鲁大夫,名获,食邑于柳下,谥为“惠”,故又称“柳下惠”。展禽是展喜的哥哥)
齐军还没有入境,齐孝公的军队还没有进入鲁国境内,展喜就抢先出境,去迎接齐孝公,来到齐军驻地,对齐孝公说:“我们鲁国的君王听说大王您亲自出动大驾,举贵步前来,将要驾临敝邑,所以派遣下臣来犒劳您的左右侍从。”
齐孝公傲慢地问:“你们鲁国人感到害怕了吗?”
展喜不卑不亢地回答说: “小人害怕了,但是君子是不害怕的。”
齐孝公说:“你们鲁国的房屋中,像挂起的罄一样,里面空荡荡地空无一物,四野里光秃秃地连草都不长,你们仗着什么而不害怕呢(何恃而不恐)?”
展喜回答说:“仗着先王的命令(恃先王之命)。从前,我们鲁国的始祖周公(鲁君是周公的后代),和贵国的始祖太公(齐君是姜太公的后代),都是周天子有力的助手,他们共同辅佐周室,协助成王。成王慰劳他们,赐给他们盟约,盟 约上说:‘你们的子孙,世世代代不要互相侵犯。’
“这些盟辞,仍藏在盟府之中,由太史保管着。(盟府:收藏盟约的府第)
“后来的齐桓公继承先太公的遗愿,按照盟约,联合诸侯会盟,调解各国的关系,解决他们的不和谐,弥合了他们的裂痕,救援他们的灾难,以此显扬贵国太公的职责。
“等到君王您即位,当上齐国国君之后,各国都盼望着说:‘孝公一定会继承桓公的功业吧。’ 因此我们鲁国连城墙都没有去修,没有调集军队,防守边境,聚众防守。君臣们都说:‘难道齐孝公继位刚几年,就背弃成王之命,而废弃太公之职了吗?如果是这样,孝公怎么对得住先君太公和桓公的在天之灵呢?齐孝公您一定不会这样做的。’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恃仗这一点,敝国君臣才不怕的(恃此以不恐)。”
齐孝公听了,觉得展喜的话很有道理,而且见展喜态度从容,以为鲁国已经做好了准备,于是就率兵返回了(齐侯乃还)。
【赏析】
春秋时期,中原霸主齐桓公死后,他的儿子齐孝公继承了王位。
鲁僖公26年(公元前634年)夏天,齐孝公亲自率兵打算进入鲁国北部边境,征讨鲁国。
鲁僖公得知消息后,赶紧派遣大夫展喜担任使臣带着牛羊、酒食犒劳齐军,用犒赏前来入侵敌军的办法,阻止齐军,临行前还交代展喜先向他的哥哥展禽请教如何应对。
本文旨在叙述齐伐鲁,鲁国派遣展喜前往齐军,见齐孝公,展喜凭着剖析齐鲁二国先祖的友善关系,感悟齐孝公,使齐孝公不敢再侵伐鲁国。
“展喜犒师”、“展喜退齐兵”齐国进攻鲁国,展喜的一席话,说的大义凛然,而又委婉动听,使得齐侯无功而返,充分展现了展喜的政治智慧与外交才能,以及鲁国政治家们面对入侵的强齐压境,没有惊慌失措,没有义愤填膺,而是处变不惊的治国才能。
本文从侧面反映了鲁国应对外敌的自信,自信来自道义在自己一边,也来自有同敌手对抗的实力。如果没有这些实力做后盾,大概也难以用几句话就让敌手退却。
“有恃无恐”表示因有仗恃,有所依仗,而无所畏惧,毫无顾忌。
with someone's backing,one does not fear any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