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池予
01
按惯例,每天准八点总能在单位食堂“偶遇”同事张兰,三个月的肚子在她夸张的慎重下已是孕态满满。
昨天刚到门口,远方一个大步流星的女人朝我这里而来,细看,不正是小兰。这哪是往常那个走路都要慢三分的张兰啊!
“准妈妈,你走这么快,宝宝可同意?”我便打趣道。
“现在哪里还管得了他呀!气都气饱了。”平时嘻嘻哈哈的她,今天脸上倒还真是写着“心情不佳,生人勿近”几个字。
“怎么,你家那位又招你啦?”
“是我爸妈啦!我都从老家回来两天了,他们居然还在冷战。”她气呼呼道。
“父母打打闹闹那是家常便饭,过两天就好了。你一孕妇可别操这份心。”虽然是安慰她,但大抵父母的日子就是吵着吵着就过了。
“我简直受不了他们,你知道他们因为什么起争执吗?一棵葱,一棵葱,一棵葱啊!”张兰提高分贝,用浮夸的面部表情演绎了这件事的不可思议,一副吃了屎的样子。
在张兰的吐槽下,我终于抓住了故事的主线,确实是一棵葱引发的战争。
张妈在煮饭,无葱下料,“老头子,去拔点葱来。”
“为什么要我去,你煮饭前为什么从来不把材料备齐?”张爸不乐意了。
“叫你拔葱怎么了?你闲着不是闲着,隔壁老杨天天还下地摘菜,我就没见你这么勤快过。”
“是是是,别人什么都好,那你怎么不去别人家……“张爸拍案而起,一场持久战就此拉开。
按张兰的描述,最后以张爸怒摔饭菜结束,鸡飞狗跳,人心惶惶!
张妈闭门不出,她也无心下厨,最后靠一碗泡面解决了自己和肚子里宝宝的伙食问题。
“我完全get不到他们的点,我已经受够了我爸的火爆脾气……”
噢!突然顿悟,原来我的父母并不是世界上特立独行的存在。
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夫妻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那也是如每天喝水一般正常,但在我的固化意识里,从来都觉得应该没有人像我父母吵架吵的这么low,却又杀伤力十足,既伤心又伤身。
02
小时候,并不懂得父母相处的正确打开方式,在残存的记忆中只有每当父母吵架,客厅里便会排排站着三兄妹嚎啕大哭的画面。
那会,喜欢吵,我们不解其由,可能是生活过于贫苦吧,哭是我们宣泄恐惧的唯一途径。
初高中,依旧吵,生活还是紧巴,我们能听懂了,但仍然不得要领。
记得一次父亲母亲本在聊天,还有说有笑,但突然因为一句什么无关紧张的话,来了个180度大逆转,愈演愈烈,最后母亲愤起离家出走,到外地我哥处住了几日,父亲也连生了几天闷气。
也许吵得多了,经验也多了,互相总能就着一件屁点小事顺藤而上摸出个炸弹,最终炸的各自找不着北。
“你们除了吵就是吵,还能不能让我好好学习了。”父亲脾气暴躁,我对他怀有些许胆怯,但受不了时我仍会鼓足勇气用力的质问他们。
电视里不都是这么演的吗?子女嘶声力竭的怒吼,换来了父母的沉默与愧疚!
但,原来电视里都是假的,没有沉默。他们完全忽视了我的存在,孜孜不倦的耕耘着他们的战壕。
于是,多数时候我会带着妹妹躲在外面偷偷的流泪,因为无能为力,我想可能还是因为生活太苦了,以后经济好了他们自然就不吵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也看的清明了,根深蒂固的东西你能动它,但别指望连根拔除。
相比于以前的以三天两头争执度日,现在已经减量了,但却不减质。
上个月回家,因为父亲把东西借予一个人品不怎么样的邻里,于是母亲便数落了几句。母亲爱唠叨,父亲脾气躁又善小题大做,结果自然是天雷勾动地火,一发不可收拾。
从我的观察中,父母的争执十次有九次是以我无法理解的理由切入,又以超出我想象的结果结束。久了也发现有一定套路可寻,基本成功点燃战火后,下一步便是把对方陈年旧事尽数搬出来数落一番才肯罢休。
结果总是两败俱伤!
以我的脑容量我还是不明白,于是很生气的问他们:“你们到底在吵什么?”
03
可能有人觉得天下父母皆如是,但“无中生有”久了便不是怡情而是伤身又伤情了。
他们“无中生有”的爆发大抵是得益于以下几种原因:
• 父亲擅长扮演那个对外人心比海阔的老好人,所以不要质疑他;
• 家里如果有一个爱唠叨的妈,那么被get的点可能就会比较多;
• 最重要的,半辈子过去,还无法包容对方的缺点,那就是话里挑刺了。
父母争吵时的不可理喻带给我的影响一直让我错以为他们是个例,但张兰让我知道,原来很多父母都身体力行的让子女学会了“无中生有”这个成语的含义。
一件芝麻小事都能引发一场劳心劳力的家庭大战,这就是他们的独门绝技,高规格的“无中生有”。
好在对于父母打打闹闹的生活,尽管依然厌恶,但已练就了铜墙铁壁、百毒不侵之身。
我尚未有幸感受婚姻生活,有时提起父母仇怨一生,朋友说等你结婚自然就懂了。
但我觉得一个有逼格的家庭不该是如此的,毕竟并不是每个家庭在拼杀后都能完整的幸存下来,也不是每个小孩都能在父母的战火中保有乐观开朗的性格。
我更相信父母喜欢无中生有,是因为那个年代知识的欠缺、见识的狭窄才局限了他们生活的高度与深度,更不懂得一个榜样对孩子内心的影响。所以,新时代下的父母请做一个即使吵架也吵的高水平,不要被鸡毛蒜皮所打败。
愿我们的婚姻都能有事说事,没事拉倒,一了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