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摘抄与思考38章
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大意】
本章阐述的是世俗的道德仁义的表现和它们出现的原因。老子特别厌恶礼和先知(前识者),因为它们意味着祸乱和愚昧,主张舍弃这些虚华,归于朴实。
【译文】
具有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外在形式的“德”,所以实际上是有“德”;下德的人死守着形式上的“德”,因此实际上是没有“德”。
上德的人顺任自然而无心作为,下德的人在形式上表现“德”并有心做作。
上仁的人有所表现但出于无意,上义的人有所表现却出于有心。
上礼的人有所作为却得不到回应,于是就伸出胳臂,强掣牵拽。
所以,丧失了“道”而后才有“德”,丧失了“德”而后才有“仁”,丧失了“仁”而后才有“义”,丧失了“义”而后才有“礼”。
“礼”这个东西,是忠信的不足,是祸乱的开端。
所谓“先知”,不过是“道”的虚华,是愚昧的开始,因此大丈夫立身敦厚,而不居于浅薄;存心朴实,而不居于虚华。所以要舍弃薄华的“礼”,采取厚实的“道”和“德”。
【我思】
德和善是民众所需要的,当社会主流开始在意这些事的时候,有人就会投机取巧,伪装成德和善。不管德和善带给我们的是经济利益,还是精神满足。有推崇就有造假。真与假分不清,所以说低一级的德是有形式的。只有无形的德,不计较形式的德,无意识的德才是高级的德。甚至说有意识的不张扬的德才是高级的德。
我们喜欢炫耀自己的特长,尤其是社会公认的特长。炫富,炫善,炫肌肉。从人类生存角度来说,炫耀这些可以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如果说从此以后,炫富炫善炫肌肉一律枪毙,相反炫穷炫恶炫病态是人们所推崇的。那么人们会积极向穷恶病靠拢。当然,人们不会傻到以作恶为荣,也只是暗地里实施。人类为了在集体生存,还是推崇善的,至于贫和富,个人和集体,那种更利益生存呢?各有利弊,无法衡量。
有些人号称是首善,这种名号,最低级的就是自己给自己封号,略微高一层次的是别人给的封号,高级的是没有封号。但是往往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往往能起到社会功效。人们为了自己想要的,都在造假,也分不清真与假。
最好的东西,都是无心作为自然形成的,上德上仁上礼。不觉得有损失,不觉得有收获,不觉得高兴不觉得悲伤。最可怕的是上恶,不自觉地作恶。这里有个问题,善和恶需要提前告知吗?提前告知善和恶,就会有意识的朝向自己的目标。若是不告知,难免向两端发展。
我们现在都知道善恶,当文化接触多了,会不自觉的表现出善恶。当认可的文化越浓厚,越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知善恶后,树立自己的目标,反复强化意识,反复重复行为。就会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这需要时间,需要积累,需要行动。就像是让座,前几次会内心忐忑,当做了次数多了,见到老弱病残,会下意识的起身。这就达到了无心作为的境界。这就是我理解的无为,必须要知道,习惯之后,才会自然行为。不知道的自然,只会向两极发展。
因为道丧失了,所以才有德仁义礼的要求。要是在想返回来,比登天还难。我们知道了鸡腿好吃,想让我们忘记味道,永远也忘不掉。
【拾人牙慧-老子今注今译】
有感于人际关系愈来愈外在化,而自发自主的精神已逐渐消失,仅靠一些规范把人的思想行为定着在固定的形式中。
老子将德分为上下:上德是无心的流露,下德则有了居心。仁义是从下德产生的,属于有心的作为,已经不是自然的流露了。到了礼,就注入勉强的成分,礼失而后法,人的内在精神全然被斫伤。
在老子那时代,礼已演为繁文缛节,拘锁人心,同时为争权者所盗用,成为剽窃各位的工具。老子一方面批评礼多于人性的拘束,另方面向往于道的境地,自然流露而不受外在制约的境地
【拾人牙慧-张其成全解道德经】
如果一味的强调法律、法规、制度、奖惩,只注重硬性管理,不注重柔性管理,往往会招来怨恨和反抗,久而久之,人本身的自然的本性、纯朴的德性就会被泯灭,人们就会追去浮华、浅薄,那时非常危险的,灾祸要临头了。
【拾人牙慧-闻老子之声】
老子主张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实践道,将符合这种道德领域称为上德,将脱离这种道德领域称为下德。其后出现的仁义礼就属于下德范围。
老子认为人在接受人为体系训导之前的厚德为最好的情绪。在老子看来,认为制造的极致-礼,不过是歪曲中信生活的结果。
之所以产生孝的观念,是因为子女对父母的原始的心意已经不存在。因此,为了维护子女对父母的孝心,制定很多方案,将孝定义为某种具体形式,并要求人们遵义这些形式的内容。
按照孔子的主张,礼的目的在于通过不断实践礼的过程,引导和恢复人的诚心,但老子对此表示怀疑。礼一旦规定为某种形式,人们注重的是遵守或不遵守这种形式。人的行为变得形式化,诚心只能退居其次。这样,社会就会划分为被纳入到礼的体系中的阶层和未被纳入到礼的体系中的阶层,最终这将成为冲突的根据。
胸怀实现上德之大志的大丈夫,应该在被强加认为结束之前保持我们曾经拥有的忠厚和真诚,远离人为设置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