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名伶孟小冬:与梅兰芳缘浅,与杜月笙情深


梅兰芳素来含蓄优雅、寡言少语,平日里留下的照片也多是端庄风雅、气度不凡,这张鹅头照片表现出的天真浪漫在其一生的言行举止中也属罕见。

依稀记得梅兰芳留下过一张著名的照片:照片上的他站在米白无暇的墙壁前,用手指比划出一只鹅头的造型,光影斜照过来,将手势投射于白壁上,愈显逼真。照片右边有孟小冬的题字:“你在那里做什么啊?”左边是梅兰芳的回答:“我在这里作鹅影呢。”

梅兰芳素来含蓄优雅、寡言少语,平日里留下的照片也多是端庄风雅、气度不凡,这张鹅头照片表现出的天真浪漫在其一生的言行举止中也属罕见。

这张照片拍摄于1926年年底,那时的他刚与孟小冬结成连理,虽然之前已有过两房妻室,可那都是家人安排定夺的,唯与孟的结合才算他人生中唯一的一次自由恋爱。

谁道情来偏颇迟,老大初尝爱滋味。可惜这场恋情来时匆匆,去时亦匆匆。甜蜜还未散尽,人却不得不分离。

无论是戏曲专长所达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还是国难时所表现出视死如归的大义,纵观梅兰芳的一生,绝对配得上“德艺双馨”这类极高的褒奖。若说他的人生中还有点微瑕的诟病,可能就是他在与孟小冬感情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踌躇不决。


女须生孟小冬是上世界二三十年代的绝世名伶,被戏迷们美称为“冬皇”。

女须生孟小冬是上世界二三十年代的绝世名伶,被戏迷们美称为“冬皇”。少女时代的孟小冬眉清目秀、身段妖娆,袁世凯的女婿薛观澜曾将数十位以美貌著称的坤伶与孟小冬相比,结论是“无一能及孟小冬”。她天生一副好嗓子,戏路极宽,生旦净末丑都能当个角用,早年因相貌出众,通常唱旦角,可颇有想法的孟小冬发现唱旦角的人太多,竞争激烈,很难脱颖而出,孟小冬权衡了许久,决定走差异化竞争道路——反串唱老生。当时戏曲界的女老生非常稀少,她的这个决定堪称前卫。

孟小冬尝试性登台唱了几场老生戏后,因嗓宽韵厚,扮相俊美,台风潇洒,很快便一鸣惊人,蜚声菊苑。言菊朋等老生界的大腕们纷纷夸赞她:“生得一副好嗓子,最难得的是没有雌音,这在千千万万人里是难得一见的,在女须生地界,不敢说后无来者,至少可说是前无古人。”连一向反对旧剧的胡适也对孟小冬禁不住赞叹:“身段、扮相、做工毫无女子之气,真是好极了。”

当时孟小冬所在的上海戏曲界有一个普遍的说法:盖上海三百人同声说好,固不及北边识者之一字也。因为京剧发源于北方,所以即便在南方唱得再好,也总有野路子之嫌,只有得到北方观众的认可,才算修成了正果。1925年,已在上海功成名就的孟小冬再次做出了挑战自我的决定:她要带着全家老小北上闯天下。情愿在北数十吊一月,不愿沪上数千元一天。倔强的她给自己暗暗定下了目标,纵然在奋进中历经辛苦,也要在摸爬滚打中展露雄心。那一年,她只有18岁。

或许因为演多了男儿,她娇弱的皮囊中,包裹着男儿般铮铮不屈的坚韧。孟小冬来到北京后,因为唱腔独特,很快便异军突起,唱大轴、挂头牌,红透了半边天,她很快便从一个终日赶场子的小戏子,华丽蜕变为一嗓子值千金的名角儿。如果说她的预期是在北京立足,那么而今的她已经成功了。

年少成名的孟小冬在事业迈向高峰的同时,很快也迎来自己梦寐以求的爱情,那个完全占据了她心扉的男人不是别人,正是她的前辈兼搭档——梅兰芳。

电影《梅兰芳》中,孟小冬初遇梅兰芳时,一向严谨的梅兰芳毫不留情地更正孟小冬蹩脚的北京话,而那个从来落落大方的“冬皇”迎着梅兰芳夏雨绵绵般的目光,羞得脸颊绯红。那天是1925年8月23日,梅孟二人受邀到冯公馆排演《四郎探母》。雨中散透的清凉驱赶了盛夏的炎热,殷勤的绿叶勾惹着满城的目光,自此,孟小冬的心里便有了他的影子,只是一眼不经意的相遇,从此再不想与他别离。那个眉目俊朗、举止优雅的美男,一下子劈照进了她的心里,便再也挥之不去。


梅兰芳和孟小冬

1926年,在财政总长王克敏的生日堂会上,有宾客提议梅兰芳和孟小冬合演一出《游龙戏凤》,孟小冬扮演风流倜傥的正德皇帝,梅兰芳扮演机警可人的李凤姐。虽是临时说起的即兴表演,二人却配合得异常默契。台上乾坤颠倒的打情骂俏,让台下观众看得如痴如醉。随后的日子里,他们还一起出演了《二进宫》等一些经典剧目,每一出戏都是棋逢对手、精妙绝伦,让戏迷们过足了瘾。

两人站在台上,总是少不了目光交融。秋波暗涌时,彼此的心底总会泛起柔光,一个是看似坚毅的美娇娘,一个是貌若桃花的俊俏男,本就该配成一双璧人,戏迷们这么想着盼着,台上的两位角儿,居然如众人所料,真的走到了一起。

1926年8月28日,《北洋画报》上刊登了一则新闻《关于梅孟两伶婚事之谣言》,看似辟谣,实则是预告。选配照片的说明中赫然写着:将嫁梅兰芳之孟小冬,将娶孟小冬之梅兰芳。文章中写道:梅兰芳打算娶孟小冬得到了原配梅大奶奶的支持,这梅大奶奶想以此打压二奶奶福芝芳。这是梅孟恋情首度曝光,文中梅家太太的争宠权谋是子虚乌有,但梅孟二人准备成婚倒是事实。

只是当时孟家考虑到女儿是红遍京城的名角儿,又是黄花大闺女,嫁人做妾实在太委屈,因为这名分的问题,让梅孟的婚事遇到了阻力。最后还是梅兰芳的好友冯耿光想出了解决办法:“名定兼祧”,原来早年梅兰芳被过继给他的伯父,按照旧习俗,梅兰芳是可以娶两位正房。他可以明媒正娶孟小冬把她算作伯父这边的正房,不入梅府侧室,单立门户。

1927年农历正月二十四,梅孟在冯公馆成婚,婚后,两人搬进了城东内务部街的一个小宅子里。

那时的孟小冬还不到20岁,伴着浪漫的冬雪,她觉得自己的幸福也纷飞来临。那段日子,他们朝夕相伴,没了任何阻碍和隔阂,执手相看两不厌,万种柔情都尝遍。他的眉目,惹得她满心的欢愉;她的清秀,引得他心花正开。岁月也随着他们的婉转,变得妖娆可赞。踏遍红尘路,结伴在人间。唱戏之人,从来如此,一旦投入,便是外界怎样的干扰都难得抽离。

孟小冬清楚,梅兰芳是个很传统的人,虽然他嘴里不说,但绝不赞成妻子在外抛头露面。婚后,她淡出了舞台。在最辉煌的时刻,告别自己最爱的行当,若非相爱那么深,有几人肯做出这样的牺牲。此后,她真想唱了,也只能躲在自家院落里,唱一段昔日最爱的曲章,或者与丈夫随意对戏,过过干瘾而已。如果没有后来的离婚风波,她或许只能将骨子里刚正耿直的男儿气化入平凡女子的绕指柔,除去所有的艺术天赋和成就,屈居于一座高峰之下,安心地做他的贤妻。


如果没有后来的离婚风波,她或许只能将骨子里刚正耿直的男儿气化入平凡女子的绕指柔,除去所有的艺术天赋和成就,屈居于一座高峰之下,安心地做他的贤妻。

婚后不到一年,1927年9月14日,一位孟小冬的铁杆戏迷李志刚因为太久看不到偶像登台,以为是梅兰芳不许妻子演出,他心急如焚,一气之下带上枪要找梅兰芳算账。那天下午,刚好中国银行总裁冯耿光攒了局,请梅兰芳和几个朋友到府上小聚,畅饮正酣时,佣人来报,说门外有一个20岁左右的年轻人执意要见梅兰芳。

大家都知道梅兰芳的习惯,对素不相识的人一般不见。好友张汉举自告奋勇到门外去看看,谁料这一去就没再回来。后来,有人报了警,警察赶到后,局面变得更加混乱,李志刚慌乱之中打死了张汉举,又击伤了一名侦缉探兵,自己也被当场击毙,枭首示众三个月。不知是在枪击事件中受了惊吓,还是担心自己的声名,总之从那时起,梅兰芳与孟小冬的蜜月期彻底结束了,他开始刻意疏远孟小冬,梅党也开始有意无意地抨击她。


梅兰芳和福之芳

1930年8月,梅兰芳的伯母过世,孟小冬是伯父家的正房媳妇,理应前去吊唁。那日她特意剪了短发,头戴百花,身着素服去梅家,却被身怀六甲的二太太福芝芳拦在了门外,福芝芳撒泼道,如果孟小冬敢进这个门,便和肚子里的孩子跟她拼了。

正僵持不下时,梅兰芳从屋内走了出来,他分明听清了刚才的争执,也当然明了福芝芳的无理。但此刻的他已然失去了从前热恋时的体贴细致,他不顾孟小冬的感受,只是柔声劝她先回去。

孟小冬看着梅兰芳眼中的淡漠,一股悲凉的情绪猛地袭来,湮没了从前所有的密爱。他不在乎她了,否则怎么忍心亲手隔断她的希望,还与旁人一道将她生生推向孤立的深渊。她心底好不容易抑制的刚毅终于被他的冷漠彻底地激发了。

1931年7月,孟小冬主动提出与梅兰芳分手。随后她来到上海,找到曾经的同门师姐妹姚玉兰,请她引荐著名的女律师郑毓秀为自己离婚打官司。当时姚玉兰不建议孟小冬将离婚的事闹得满城风雨,她提议让自己的先生杜月笙出面调停善后。

杜月笙清楚,孟小冬的身份是不受法律保护的,这场官司她根本没有赢的胜算,他只能亲自出面摆平此事。他找到梅兰芳,建议他给孟小冬四万元分手费,大家好聚好散。梅兰芳倾吐了自己对孟小冬的愧疚,并且保证离婚的事一切都听她的。

不过,当时的四万元不是一笔小数目,梅兰芳根本拿不出来,杜月笙也清楚这钱只是走个过场而已,他告诉梅兰芳,钱我快要帮你垫上,但你一定亲自交给孟小冬。


孟小冬离婚启事

1933年9月,孟小冬在《大公报》头版连登三日的离婚声明:“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后来,孟小冬禁不住压抑已久的心绪,对梅兰芳甩下了两句掷地有声的话:“我以后要么不唱,要唱就要比梅兰芳唱得好;要么不嫁,再嫁人就要嫁一个一跺脚四城乱颤的人。”

有人说,百无一用是深情。如今在她看来,曾经的情谊都是枉费,她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把真心用在一个没有担当的男人身上,在最需要他支撑助力的时刻,他选择的却是敌方。据说后来梅兰芳也曾登门忏悔,希望挽回,但是孟小冬下定决心绝不变更,义无反顾地要与他划清界限。

分手之后,她是恨他的,可是,没有爱,又哪来的恨呢?对于失意的人来说,有时表现得有多绝决,心就会有多伤。离婚之后,她搬离了从前同住的宅子,只带走了一个龙凤双洗脸盆,这是他们结婚时朋友送的喜礼。回了娘家后,日日茶不思饭不进,难过得无以复加,甚至差点去剃发做了姑子。


孟小冬和杜月笙

1938年12月24日,阔别舞台六年之久的孟小冬再度登台,一出《洪洋洞》卖了个满堂红,“冬皇”终于从爱情的废墟里走了出来,她抖擞了一身的斗志,重振旗鼓。这一切的成就还得感谢一个人,他便是之前提到的梅孟离婚调解人——上海青帮大佬杜月笙。

提起杜月笙和孟小冬的渊源,要追溯到10多年前了。1919年12月13日晚上,年仅12岁的孟小冬在上海大世界客串《击鼓骂曹》,大受好评,回到后台,只见一个30岁模样的男子手提花篮过来彬彬有礼地说:“孟大小姐,阿拉杜月笙这厢有礼了。”

这是杜月笙与孟小冬第一次见面,当时上海大世界是黄金荣旗下的戏院,作为手下的杜月笙经常出入那里,他本是个大戏剧,尤其喜爱听孟小冬的戏,后来听说这个女孩小小年纪便出外赚钱养家,很是钦佩。他那晚与孟小冬闲聊了几句,建议她不要唱得太杂,可以试试专攻文武老生,北京已经有了“新谭派”,孟小冬应该拜他们为师,进一步提高技艺。

孟小冬果然听进了他的劝诫,5年之后,做出了北上学艺的决定。临行前,通过杜月笙的帮助,孟小冬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制了《逍遥津》、《捉放曹》等唱片,这些作品后来成了最早的海派唱片。

1925年秋,杜月笙奉命从上海来北京探查黄金荣姨太太露兰春的下落。当时他特意去戏院观看了孟小冬的演出,看着昔日的小友如今出落得愈加亭亭玉立、摇曳多姿,杜月笙对她暗恋的情愫再也难以抹去,他一生游荡于花丛之中,早已锻造成了情场高手,只是这一次,他的动情既根深又纯真。

正当他犹豫着要不要表白时,突然听说他日夜思慕的女子恋爱了,对象正是他的好友梅兰芳。一向看重义气的杜月笙按捺住心底的情感,唯有站在不远处,静静地祝福着深爱的她。


杜月笙和孟小冬

孟小冬离婚后伤心不已,是杜月笙介绍她师从余书岩学戏。余书岩一丝不苟地教,孟小冬竭尽全力地学,师徒二人,情逾父女,1943年,余书岩病逝,孟小冬对外宣布,为师守丧三年,随后销声匿迹。当她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时,已是1947年,恰逢杜月笙60大寿举行全国赈灾义演,孟小冬受邀前往上海,同去上海的还有梅兰芳。为了避免产生交集,细心的杜月笙安排梅兰芳唱前八天的大轴,孟小冬唱后两天。期间,梅兰芳要求见孟小冬一面,孟小冬没有答应。

演出的后两天,梅兰芳没有离开,他默默地躲进后台,听从前心爱的女子颇有风范地演唱《搜孤救孤》,出神地听着,艺曲阑珊处,他闭上了眼睛,或许是想起了很多年前,他们一直对戏时目光交互、水波幽情的情形,他只是细细回味,最后终于难抑感伤,泪水从紧闭的眼睛里滴滴滑落。他的难过不过因为过去,更是因为,当时孟小冬已经情归杜月笙,他永远失去了她。

杜月笙对孟小冬的长久痴情,让我不禁想起了军统头子戴笠曾对影星胡蝶许下的誓言:我今生最大的心愿是与你正式结为夫妻,为了你,我什么都可以不要。相比梅兰芳长此以往的光辉形象,杜月笙算是亦正亦邪的复杂人物,他的格局远非黄金荣那般“一入黑道,便无足观”,他的义气、苦出身让他成为了青帮中的革命性人物,也乐于帮助一般的贫苦百姓,拥有深厚的社会威望。“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是当时人的定论。

只有在孟小冬的面前,杜月笙卸下一身令人敬怕的角色,专心致志地当起了她的戏迷,他爱了她很多年,爱她出众的美貌、华丽的风采,更爱她的性格、兴趣和一切,当然,除了宠爱,他还会善待。想来孟小冬也算幸运,风华正茂时与万人追捧的偶像谈过一场爱情,虽然短促,却也铭心;年华逝去时来到了一直倾心于己的男人身边,被他尊重,被他宠溺。她当初撂下的狠话,真的实现了。她唱戏不比梅兰芳差,又再嫁了个一跺脚四城乱颤的人。


孟小冬终于彻底向这个照顾了自己半生的男人敞开了心扉,她心满意足地做了杜月笙的五姨太,杜月笙和子女们一起叫她“妈咪”。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杜月笙一家决定迁居香港。临行前,已经跟了杜月笙有些年月的孟小冬随口说了句:“我跟着去,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呀?”杜月笙听了此语,激动得难以言喻,他听得懂,这是孟小冬终于同意嫁给他了。为了这一天,他等了30多年。当时63岁一身病痛的杜月笙,不顾家人的反对,给了孟小冬一场迟到的婚礼,这一年她已经42岁。

婚礼当天,孟小冬面色红润、笑语爽朗,重病的杜月笙也强打着精神,热情地迎接前来祝贺的每一位亲朋,他在生命的尽头,有幸迎娶了一生最爱的女人。孟小冬终于彻底向这个照顾了自己半生的男人敞开了心扉,她心满意足地做了杜月笙的五姨太,杜月笙和子女们一起叫她“妈咪”。

冬皇一生波波折折,但是终于有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归宿。该为她做的,杜月笙都做到了。杜月笙未必是孟小冬心中的那个人,但绝对是个可以依靠和信赖的人。可以说,孟小冬一生的戏曲之路,渗透着杜月笙的心血。而杜月笙也说过:“抗战胜利后,始知爱情。”晚年的他与孟小冬形影不离,生活中最大的享受,就是听五姨太为他唱两嗓子。

抗战期间,梅兰芳带着一家老小寓居上海。他坚决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蓄须明志,视死如归。不能登台唱戏,只得靠卖字画维持一大家人的开销,生活非常艰难。对梅兰芳在国族大义上所表现出的坚定果敢,杜月笙十分钦佩,他常常让账房先生偷偷地去找梅兰芳买画,助他度过难关。

因儿女情长而联系起来的三个人,在面对家仇国恨时,惺惺相惜,将昔日的恩仇全都抛诸脑后。


杜月笙走后,孟小冬只有44岁,却提早步入了晚年。

1951年,杜月笙临终时,把妻妾子女全部叫到身边,当着他们的面,亲手烧毁了身边所有的借据。杜月笙一生历经大波大浪,战乱年代更是毁家纾难,组织救护队、别动队,积极抗日。他死后遗产仅余12万美元,孟小冬分得1万。

杜月笙走后,孟小冬只有44岁,却提早步入了晚年。她搬出杜公馆,洗尽铅华,深居简出,偶尔收徒教戏,兴致来了也会清唱几句,但从不公开演出。曾经深情召唤过的舞台,最终的选择无外乎远远地离开,离开无数次帷幕的升降,离开那些尝遍了的悲欢离合。该散的终究散了,所有的繁华背后,不过是最深沉的寂寞和荒凉。

台湾主持人蔡康永少时曾随父亲拜访过孟小冬,后来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我看看老太太,想看出点‘冬皇’派头,但只记得望去一片片影影绰绰,灰扑扑的,实在看不出‘冬皇’的架势,我那时还不懂得:无论你是哪界的帝,哪界的皇,一被岁月搓洗,都只能渐渐化为灰扑扑的影子。”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岁月就是这样无情掩盖了过往的辉煌,以白发,以皱痕。


落梅冬尽,斜月半窗。流年携着记忆,终于飘去了远方。

1961年,得知梅兰芳去世的消息,孟小冬很伤心。她说,他的自然生命结束了,可他的艺术生命还没有结束。

后来,孟小冬辗转去了台湾,在那里度过了一生中最后的时光。听说她下葬时,台湾正值黄梅雨季,之前一直细雨不停的天气,就在她下葬的那一刻起突然雨过风轻,但始终没有出现过太阳。

孟小冬去世,关于三个人的故事,终于可以盖棺定论了。

人世间的悲痛喜乐,历经几多日出日落,终将成为陈迹。那些当事人生命中所有的刻骨铭心,最终只是变成了旁观者茶余饭后的云淡风轻。岁月将往昔变成了命运,将传奇变成了历史。而那些曾经浓墨重彩的角儿们,终于在岁月的几经洗礼后,变成了我们身后淡淡的背影。

冷清清,忆旧事。落梅冬尽,斜月半窗。流年携着记忆,终于飘去了远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271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75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51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53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5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4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0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6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78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1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3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7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