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小时候没有被很好地对待,你也就没有形成较好的复原力。当你长大后依然没有很好地被爱,你就还是会很脆弱。现在,当外在不可再被改变,你最需要的就是照顾好自己。
每一次你在情感中的求而不得,每一次你面对挫折时的无可奈何,每一次你难以耐受的情绪,都是一个良好的机会:此刻,你需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匮乏感,学习如何安抚自己。
养育自己分五步:
第一,回到内在。
当你有糟糕的情绪时,不要再责怪他人、环境,也不要再责怪自己。比起责怪来说,更重要的是问问自己怎么了。因此,你需要把注意力引回内在,做好深度思考的准备。
这一步很简单,但也很难。这是关键的一步,是改变方向的一步。你需要给自己的自动反应按一下暂停键,然后将注意力从“谁错了,怎么错的”转移到“我内在发生了什么”上。
我建议你找到一个可以书写的环境,可以拿出你的纸笔,也可以打开你手机里的记事本,或用其他记录方式。这种仪式感可以帮你完成心态的转变,同时也会为接下来的深度探索做准备。
第二,寻找期待。
每个情绪背后都对应着一个或多个期待。负面情绪背后都是一些未被满足的期待。所以,你需要问问自己,这个情绪在说你想要什么呢?
当你因孩子不好好写作业而愤怒,你的期待就是他好好写作业。当你因在工作中犯了错而自责,你的期待就是在工作中不要犯错。当你因和某个人分手而难过,你的期待就是他不要跟你分手。这些都是你未被满足的期待。
试着写下来,有多少写多少。如果你不知道那一刻自己的期待是什么,你可以试着这么问自己:
此刻让你不开心的事是什么呢?理想状态下,你最希望事情怎么发生呢?你所不能接受的事实是什么呢?事情怎么发展,你会感觉到开心呢?
为了让期待更具体,你可以同时写下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期待。
第三,寻找逻辑,找到匮乏所在。
这个期待未被满足,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会有什么后果呢?尝试着做一些联想,直到联想到你自身对安全感、自由、价值感、亲密的匮乏,并且总结出你所使用的逻辑。
寻找逻辑的方式就是问自己一个“如果”的问题。
如果这个期待没实现,代表了什么?
如果这个期待实现了,代表了什么?
如果这个期待没实现,会怎样?
如果这个期待实现了,会怎样?
也许这个期待没有实现,会带给你很多关于糟糕结果的想象。
比如,他说你今天碗刷得不干净,你感到愤怒。你背后的期待就是“他不要说我碗刷得不干净”,这可能会让你觉得“他这是在否定我,不在乎我”。
那么你使用的逻辑就是“他说我碗刷得不干净,就是否定我”,这是一个“如果A,就是不爱我”的逻辑,表明你匮乏了亲密感。
只要你反复问自己“这个期待没实现,代表了什么”和“这个期待没实现,会怎样”这两个问题,再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你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所使用的逻辑,并提炼出你所匮乏的感受。
第四,追问来源。
这个逻辑是哪里来的呢?从哪里学会的呢?谁教的呢?
仔细问自己的话,你会发现,这是我们从小到大积累的经验,现在已经未必适合了。因此,你要给自己一个修改的空间。
第五,修改逻辑,填补匮乏感。
这个逻辑必然有不合理的地方,你可以思考一下如何修改。修改不合理逻辑的目的就是停止自我伤害。我们讲过,安全感匮乏是因为自我恐吓,自由匮乏是因为自我强迫,价值感匮乏是因为自我否定,亲密感匮乏是因为拒绝爱。当你能够识别自己的这些心理的时候,那一刻,你就不会再剥夺自己的内心能量了。
如此,你就不会进一步消耗自己。
同时,你也可以去寻找新的方式,进一步满足自己的匮乏感。这个部分我们在每一章里都有详细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