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西游记》
文/袁诗淼
朝暮隐隐约约,吟一曲青春的赞歌看我们无畏的笑脸。
夕晖明明暗暗,跳一段自发的舞蹈看我们无奈的双眼。
岁月兜兜转转,绘一幅西游的梦图看人生的信念。
—题记
我心目中的《西游记》有隐匿的表情……
孙悟空·单纯的笑脸
孙悟空无畏,率真,任性,就像一个孩子。
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他为了一个职位,便大闹天宫,从龙王那里得来“定海神针”,蛮横至极。在降妖除魔时,他异常兴奋。在吃到桃子时,他会哈哈大笑。在被师傅误解时,虽知自己忠心耿耿,但还是任性离去。
孙悟空是个孩子,他的表情在无畏中带着对世界的茫然。
猪悟能·无奈的笑脸
猪悟能不羁的生活,是个青年,但他愁苦,感到无奈。
猪悟能忠心耿耿,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师父分忧,却被始终认为是个累赘。在作者笔下他无能好色,动不动就要散伙,展现在人们面前是一个丑陋的形象,可谁又曾看到他的无奈。
猪悟能是个青年,他的表情在不羁中带着对生活的无奈。
沙悟净·老实的木脸
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始终挑着担,牵着马。是个老实的中年。
人到中年,他没有少年孙悟空的大胆无畏,也没有青年猪悟能的碌碌无为。反而平平静静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没有逐梦的勇气,平静地步入老年。
沙悟净是个中年,他的表情在勤恳中带着对未来的担忧。
唐僧·释然的笑脸
他历经少年,青年,中年三大时期,早已蜕变成熟,带着一颗看破红尘的高尚心灵,步入了老年。
他释然了,在老年,他回忆他年轻时作出的选择,不禁笑了。
唐僧是个老年,他的表情在释然中带着对往事的怀念。
从少年到老年,从一秒到一生。从朝暮到夕晖,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情,这不是盲目的改变,而是心灵的蜕变。
心中的陶渊明
文/王梦云
他向往万物自由平等,大家可以释放天性,发挥生命的极致。
——题记
静谧午后,一盏清茶,在阳台,独享阅读之乐,思考着陶渊明,填充心中的爱。
陶渊明的小确幸
“昔欲居南林,非为卜其它,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他深谙生活之道,在旁人看户型,卜风水时,他心想:“若是我安身立家,才不管这些,只要有一群好邻居。”听说南村人纯朴善良,心心念念把家安于此。和澄澈简单的人为邻,日子过成一脉清流,把每一个清晨与黄昏,过成一片其乐融融。
家门口有五棵柳树的五柳先生爱喝酒,(大概也就只有他留着这么多不结果的树了),但买不起,亲友们知道他的嗜好,有酒就叫他喝,他就大大方方地去,喝完就走。
没有酒喝的日子,他就采一捧菊花,穿着缀满布丁的粗布短衣,在竹篱下发呆——菊花的清香,也常常醉了他。
好读书,不求甚解,因为不慕名利,读书就不是一件苦差事,时常看到开心处,忘了吃饭,“常著文章自娱”偶尔写文章,也只是自娱自乐,人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而我们五柳先生怎么说呢?“写着玩啊。”
滋润的小日子,不怎么花钱,全靠“情怀”二字,我觉得无人能比得过他,他是我心中,文艺青年第一人。
南山的主人
陶渊明是我们心中田园诗第一人,不仅因为他所处时代更早,而是在他的诗中总有回归的愿望。轻唤:“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完成真正自我,在一张张诏书前不动摇,他早已田园密不可分,融为一体,隐居南山。这一华丽转身,让后世羡慕了两千多年。
我很喜欢陶渊明,不仅因为他开田园风之先,给我们“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仙境,给我们,南山下东篱那美到极致的梦,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当然它还有许多迷人的地方,但我最喜欢此句:“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在那个政权频繁,战火连绵的时代,他成全不了全世界,就成全心里的爱,他不能把爱给每个人,就把爱给家中的劳工,但他总是要想全社会的出路,桃花源中的清平世界,是他希望所有人幸福的召唤。在他的世界里,处处都有爱,处处不体悟着爱。因此,他才能同爱众生,忍受在东晋的浊世里。
心中的陶渊明“有风自南,翼彼新苗。”陶渊明就是南风。“此亦人子也”。 千古就这么一个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