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1488)杭州虎跑寺


    到了杭州的虎跑寺我才知道“跑”是个多音字,读二声时意为走兽用脚刨地,而这座寺院名称的由来与一眼泉水有关。

    唐代高僧性空云游到西湖附近的白鹤峰下时,见此处山清竹密,环境幽美,非常适合修行,便打算在这里结庐建寺,可苦于无水,即有离开之意,但一件奇事成全了他。性空夜梦一神人言说,将派两只老虎把南岳的童子泉搬来,第二天其醒来后,果然见两只猛虎正在刨地,瞬间就有股股泉水溢出,所以得名“虎跑泉”,性空法师所建的寺庙也被俗称为“虎跑寺”。

    这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妙趣横生,实际上寺内有多眼泉水。我们踏入大门后便见淙淙流水,令人顿感清凉。沿途遇到许多提着塑料桶的大爷大妈,想必他们是去打泉水。果然,前行大约400米后,山路左侧便有三四十人在排队接水,严格来说是水桶站队,队伍足足有二十多米长,且大多是小拉车,上面绑着空桶,有的两三只,有的甚至五六只。

  “早知道这样,咱也拿个空瓶过来。”爱人的玩笑话引来一位大妈的回应,“你们哪有这功夫,这得排半个钟头。”我俩连声说是,便继续上行,去寻真正的虎跑泉,七扭八拐后才得见其真容。原来虎跑泉发源于一处崖壁,是从岩缝中渗出的,应该富含矿物质,难怪它同龙井泉、玉泉并称为西湖的三大名泉,但也说明其与虎跑没关系,而和寺庙深度绑定的是两位传奇人物,一为济公活佛,二是弘一法师。

    济公原名李修缘,南宋高僧,他学识渊博,还懂医术。但其貌似疯癫,头戴破帽,身着垢衣,手摇破扇,还嗜肉好酒,是佛门异类。济公乐善好施,救死扶弱,彰善惩恶,深得百姓爱戴,所以流传下许多趣闻轶事,像飞来峰救村民、火烧董家店、隔空泼水救净慈寺、斗蟋蟀等等。济公于1209年在虎跑寺圆寂,寺内建有济公塔院,其中的一副对联颇为发人深省:“处事忍事不生事自然无事,平心守心不欺心何等放心。”

    多才多艺的李叔同不仅工于绘画、音乐、戏剧,还在书法、篆刻和诗词等方面多有建树,比如世人耳熟能详的《送别》诗。他在杭州任教期间,常年被神经衰弱所困,于1916年到虎跑寺断食治疗,类似于现在风行的辟谷,一周后他精神焕发,便萌生了出家的想法。1918年李叔同在虎跑寺落发为僧,从此世间多了个弘一法师,并成为律宗的第十一代祖师,享誉佛教界。其书画作品被视为国宝,国家文物局下文规定一律不得出境展出。

    徜徉于密林深处的虎跑寺中,随处可闻的潺潺流水之声似乎化作虎啸低吟,仿佛变为“走啊走,乐啊乐,哪里有不平哪有我”的唱词,犹如变作“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的轻叹。世间少不了离愁,多的是悲苦,一个传说、一首老歌、一位侠僧不可能普度众生,但置身幽静的寺庙里,便可释然烦恼,忘却苦忧,掸落衣角的风尘,心如少年,何其乐哉。

    2025.6.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