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读幼儿园了,也慢慢适应。每天高高兴兴去,高高兴兴回。有一次送他去,到门口没舍得走,就看到儿子急急忙忙拿来一个小碗,排队打早餐。早餐好像有炸鸡翅,他领完就又排到队尾,边吃边排,吃完又排到了。反正看起来吃得很满意,腮帮子鼓鼓的兴致勃勃的排队,非常认真。
幼儿园开办了兴趣班,有轮滑,儿子报了名。买来轮滑鞋提到幼儿园,下课后有老师教。看来这个不好学,学过一段了,还是滑不起来。儿子自己也着急,放学后在家里也让他大姑帮着把轮滑鞋穿起来,佝着腰,两脚微微岔开,身子前倾,扶着墙壁慢慢挪。偶尔不注意,脚就会快速滑到前面,人往后仰,弄不好就要摔倒,每到这个时候,儿子就气得大叫,使劲拍打轮滑鞋。鞋子很重,一个人穿脱都很不容易,看他练得辛苦,冬天也是一头汗,就劝他算了,暂时不练。儿子不同意,使劲跺着地,让帮着把他搀扶起来,继续练。如果哪次顺利,可以滑上几步,他就非常开心,开心不是大笑,是微笑看着大家。后来真的学会了轮滑,一双黄色高帮轮滑鞋,学会后在操场跑道滑过几次,到江滩也把鞋子带上,也滑过。
那个时候,儿子不怕困难,自己千方百计学会了轮滑,尽管期间遇到困难也发脾气,但是没有轻易放弃。后来学自行车也是这样,买了自行车后,也是他大姑陪他学,刚开始也是经常摔跤,气得儿子站起来狠狠地踢摔倒后轮子还在转着的车子,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放弃,学会了。学会后,也在院子里骑,在江滩骑,勾着腰一头汗使劲蹬着车子,风一样从大人身边掠过。甚至在江滩故意往道路边上防洪斜坡上骑,总之怎么神气怎么来,男孩子嘛。
很长时间以后,儿子有时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会有畏难情绪,我就想起幼儿园孩子学轮滑的情景。那个时候孩子不怕困难,后来是自己在教育上,犯了哪些错误,让孩子反而没有小时候勇敢呢?或许,是在学习上对孩子要求过高,拔苗助长,扼杀或摧残了孩子本来的学习兴趣。辅导孩子学习,总是没有耐心、心情急躁,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积极、自由的学习环境,打压了孩子积极向上的天性。如果孩子小时候,自己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教育孩子的时候多些耐心多些宽容,情况会不会更好呢?这值得自己反思。
因此,自己不是一个好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