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个采访,说的是一个记者采访父母,让他们给自己的孩子打分,大部分的父母给自己的孩子打分都在6-8分这样,但是当镜头转向孩子的时候问:如果要给你的父母打分的话,你给他们打多少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给父母打满分。
可见在孩子的眼里,不管父母赚钱与否,做什么工作,在他们的眼里都是最优秀的,独一无二而的。
很多父母在怀孕的时候很单纯地就是希望可以生个健康可爱的宝宝,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在增长,有时候甚至期望的增长速度大于孩子成长的速度。
很多教育专家都提倡说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才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养分。但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爱其实都是带着条件的,孩子成绩好就爱他,孩子听话就爱他。
那很多家长就会有疑问说:那要怎么做才能做到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呢?曾经我也不知道要怎么做才能给到孩子无条件的爱去滋养他长大。直到我阅读了黄静洁老师《学习的格局》这本书,我找到了答案。
在我们这代,很多父母自己本身都没有得到过父母无条件的爱,一下子让我们去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也许会比较困难,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学习,也能慢慢地去给到孩子。
美国华盛顿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情绪管理训练”的创始人约翰·戈特曼博士用了36年时间,针对3000多个家庭做了调研,研究结果证实:如果父母不能读懂孩子的情绪,不能接纳和包容孩子的所有,孩子很容易因为自我尊重感缺失而变得不安,做出极端行为的概率也会增大。
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得多么地重要。
想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父母要先做到三个转变。
转变一:爱没有附加条件
就像前面提到的,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建立在孩子成绩好听话的基础上,当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有些父母就会冷暴力或者是恶语相向。其实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试着把孩子想像成为一朵花,父母是没有办法去决定这朵花能开成什么样子,我们可以像园丁一样悉心照顾,尽量帮助这朵花在适合的环境中开出它应开的花、结出它应结的果。
转变二:接纳必须是真实的全部
为人父母的,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优秀。当我们看到孩子成绩不好,我们就会联想到如今自己在社会上的不容易,于是我们焦虑,进而把这些焦虑转化成了对孩子的指责说教。
老师在书里说的接纳是接纳孩子的全部,好的和不好的。当然也包括了孩子的坏习惯和坏情绪以及曾经犯过的错。
说到这,也许很多父母就不淡定了。难道就放任孩子不管了,我记得之前阅读过樊登老师推荐的一本育儿书籍《不管教的勇气》当父母真正的放手时候,其实孩子还是会一心向善,想要成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的。
当我们放下对孩子的控制,全身心的接纳孩子之后,赢得了孩子的信任和理解,孩子才能敞开心怀聆听父母的意见,去思考父母的建议,和父母一起来决定如何改正自己,让自己越来越好。
看了很多育儿书籍,大部分的书籍都会提倡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应该先于教育。因为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孩子是不会愿意听父母所说的。
转变三:对孩子的欣赏始终如一
父母对孩子的欣赏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很多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很习惯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去比较,站在父母的角度是希望孩子能够迎头赶上,是为了孩子好。但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们感受到的就是在父母的眼里我不如别人。
很多父母遇到孩子犯错的时候都是用呵斥或者是要挟来逼孩子就范,让孩子听话。我们疏忽了孩子其实更需要的是我们父母的鼓励认可和肯定。
就像前面比喻的那样,如果一个孩子是一朵花,他它本身在外面就会遇到很多风雨,我们父母不但不给她太阳还帮忙制造风雨,所以更有效的方法是给孩子带去阳光般的照耀去温暖孩子。
这样孩子才能更有动力去积极看待自己,并为自己想要的事情去努力。
做一个全然接纳孩子的父母吧,做好心理准备接纳那个未来可能不一定比你优秀的孩子。曾经你的父母给你讲了那么多道理,你也未必受用。未来当孩子进入社会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换了个模样,当我们真的放下焦虑,全然接受,给到孩子无条件的爱。哪怕说未来孩子只是个普通的人,回归初心,只要他健康,快乐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我是@沛扬,一个终身成长的践行者,两个熊孩子的妈妈。因为自己曾经受到过原生家庭的影响,所以努力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