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自己17号要参加北马,我却仍然报名了17号到18号的48小时写出10篇千字文的挑战。不知,这根韧性的筋来源于何处?难不成又是跑步带来的习惯?
我不是个爱投机取巧的人,昨天知道挑战任务的时候,完全可以先写几个出来放在备忘录里,今天再一粘贴,齐活。可是脑子的那根筋是直的,不能做的事一定不做,要做的事也一定要做,譬如北马。
作为跑龄两年,全马无数的我来说,多跑一个和少跑一个区别不大。从2015年1月2日开始的首马厦门马拉松之后,平均一月一全马或双马或半马越野穿插的比赛频率充斥我的生活。从一个渺视跑步到正视跑步再到敬畏跑步的人,我用了整整两年。从一个跑渣、跑混子、跑油子到跑神经,还是用了整整两年。从一个业余跑者不懂跑步要领到如今可以人前头头是道以跑步论英雄,仍然是经过了整整两年。
在初跑的日子里,最初的目标是减脂。对于从2000年开始混迹健身房的我来说,一直觉得身上的肉总多一块,体型总差一点儿。渐渐开始爱上跑步,刚晒跑量时,当然会有不屑挖苦声,和各种情绪不明的评论置喙,一律忽略之。我只在意这一路上我洒下的汗和泪有多少,扔下的赘肉和捡回的自信就有多少。渐渐开始跑量增大,速度变快,开始尝试远距离的全马、半马,发现多年积攒的力量让我如此不畏惧漫长的42.195km。渐渐地开始在小众赛事上斩获名次和奖金,渐渐也升腾起参加六大满贯赛事的渴望。渐渐地,我身边跑步的人多了,朋友相见讨论跑步的话题也广了,很多人受我的影响也开始为健康迈开大步奔跑。如此,我才看见了不一样的自己,看见了坚持一件事的执着和辛苦所带来的自己的转变、朋友的转变、生活的转变以及整个社会的转变……
我毕竟是个业余跑者。很多时候,背起行囊,订上价值不菲的机票和酒店,到另外一个城市去跑马,确实辛苦也不被人理解:吃不能多吃乱吃,因为要比赛;睡又睡不踏实,因为认床和胆小;周六匆匆到达,周日上午比赛,还不能磨磨蹭蹭,因为得快跑完了,赶周日的火车或飞机回家,以不耽误周一的上班。自费飞来飞去,只为辛苦地跑一场马拉松,很多人看我发朋友圈都是嘲讽的口吻。可是,这个爱好难道不比泡吧好吗?不比卡拉ok好吗?不比歪门邪道地想些乌七八糟好吗?关键这是运动,对身体有好处。你看那些曾经嘲讽的人是不是也都倒戈相向,迈开双腿了?因为谁也不是傻子,健康的,才是最好的。还有的朋友不停地问:你夺冠了吗?有人给你报销跑马拉松的费用吗?你跑这么多比赛有什么用?诸如此类的问题让人彻底无语。业余跑者参加马拉松时,无疑会遇上很多专业的运动员,或退役,或正从事相关职业。另外很多职业包办老外参赛的机构更是垄断了奖金丰厚的重量级比赛,大型比赛中业余跑者夺名次及奖金的概率极低。所以,跑步注定只是个爱好,而非赢利手段。
自觉而主动地关掉了自己的微信运动,一是既不想总占据别人的封面,二是当跑步成为习惯了之后,晒不晒真的不重要了。从一个普通跑者跑成超凡跑者,我对得起这个称号。因为我的思想较之以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初的初衷是减脂,如今的目的只是要健康地生活。
我的2016最后一个赛季,仍然会是奔跑的节奏,但却会减少比赛,转往更多彩的健康运动方式:譬如铁三和TNF。运动无止境,不跑就出局,我们赛道上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