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高度关注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作为家庭教育关键环节的家长一环够不够强。
家长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可如何提升家长的格局又不是一时三刻的事。每一个家长都是从第一次开始的,成为家长的那一刻,家长与孩子是一样的,对未来的一切都是现学现用的。
要想在家长这个身份上做的够好够强,就要不停地学习,以小学生的心态终身学习,陪孩子一起成长。
今天继续分享卢勤老师的《告诉孩子你真棒》,跟知心姐姐一起为激发孩子潜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努力。
母爱是地——给孩子一个真爱的世界
清晨,一个男孩来到大海边,把沙滩上的一条条小鱼扔进大海。 “你在干什么?”一个行人问。 “我在救这些小鱼。”男孩头也不抬地说。 “这么多鱼你救得过来吗?” “我救一条是一条,如果我把这条鱼救活了,海里又多了一个生灵。”男孩认真地说。 行人问:“谁在乎你所做的呢?” 男孩捧起一条小鱼放进大海说:“它在乎。”又捧起一条小鱼说:“它也在乎。”
这就是孩子。儿童都有保护动物的倾向。孩子心灵的世界本来就是一个真爱的世界。要想这个世界不被污染,做父母的就要用善心去维护它,用爱心去浸润它。
母爱是大地,大地哺育了生命,滋养了万物,给予世界以真爱。孩子心中爱的种子正是母亲播撒的。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孩子,又用爱心呵护着孩子成长。但仅仅这些还远远不够,母亲还承担着教育孩子珍爱生命的责任。 对孩子进行生命的教育,要从爱护动植物开始,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体恤生命情感的能力。 我记得小时候,妈妈养了几只“澳洲黑”母鸡,她每天精心照顾它们,按时喂养它们,甚至还让我和哥哥姐姐半夜去排队买鸡食。 一次,我不小心用重物把一只母鸡的爪子砸伤了,妈妈心疼得直掉泪。她抱着这只受伤的鸡,让我找来药水、纱布,给鸡的伤口涂上云南白药,缠上纱布再用胶布固定好。隔两天,又让我给鸡换药。我做得十分认真,因为是我伤害了它。 过了半个月,鸡的伤口长好了,可脚面却鼓起一个硬硬的大包,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奇怪的是它还老跟着我。妈妈说:“鸡也通人性,你对它好,它知道。” 从此,我喜欢上了鸡,我童年的画里画的都是鸡。我五岁时画的彩色大公鸡还在北京市幼儿园小朋友绘画比赛中得了一等奖。 一次,爸爸从外地回来,妈妈决定把这只“澳洲黑”杀了。杀鸡时,妈妈坚决不让我看:“女孩子家不能看宰鸡,看了,鸡会不高兴的。”我长到十几岁,从未见过杀生。直到二十岁去农村插队,看到农民宰羊,羊在流泪,我还护着羊不让杀:“你们看它多可怜,都哭了,留着它吧!”
母亲给予我的这颗善良的心,慢慢发展成爱心,每当看到弱小、贫困的孩子需要帮助,我都会慷慨解囊。 当我做了母亲以后,我特别注意对儿子爱心的培养。儿子三岁时,我见他蹲在路边不肯走,原来一个卖雏鸡的小贩正在太阳下逗那一箱子毛茸茸的小雏鸡。于是,我给他买了两只带回家,教他怎样喂养。 儿子每天按时给小鸡喂水喂食、倒鸡屎。全家人要去东北看奶奶,一走十多天,小鸡怎么办? “是吃了还是送人?”我征求儿子的意见。
“不许吃我的鸡!”儿子坚决地说。他抱起小鸡跑下楼。等我追出来,见他把小鸡放到地上,焦急地对小鸡说:“小鸡、小鸡你快跑,跑到不吃你的人家去!” 这情景让我非常感动。那只小鸡究竟跑到谁家去了,我不得而知,可我却看到儿子的个子在长高,爱心也在成长。 小学毕业时,学校号召为灾区捐款,儿子一次捐了50元,这是他攒了一年的压岁钱;上中学时,一个风雨交加的新年之夜,他跟同学走地铁通道,看见一位老奶奶在寒风中卖地图,他给了老奶奶100元,让老奶奶马上回家过年。回来后他对我解释说:“老奶奶肯定是家里没钱,要不大过年的干吗要在外面受冻?” “对,你干得好!妈妈支持你!”我肯定了他。 孩子有这份爱心,做母亲的,知足了。如果孩子无情无义,即使获得世界上最高的位置,又有什么意义?
爱心来自对生命的敬畏。孩子内心世界中最深厚、最真挚的爱,来自对妈妈的爱。真爱孩子,就是要让孩子从小体验生命的孕育,珍惜生命的不易。
余心言(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同志的笔名)是全国少年儿童的“知心爷爷”。他特别为孩子们设计了一个活动——带领孩子进入一个未知的世界。这个未知的世界,不是外星人的世界,不是幽深的大海、森林或者山谷,而是孩子们最亲爱的妈妈的世界。 活动的名称是“不知道的世界——我的妈妈”。活动是从余心言同志通过《知心姐姐》杂志给全国小朋友提出的56个问题开始的。 余心言在《不知道的世界——我的妈妈》这篇文章的开头写道: 请不要以为我把标题写错了。不要以为不知道的世界只存在于遥远的古代或者莫测的未来,只存在于宇宙星空或者地层的深处,只存在于科学的未解之谜中。妈妈的确是你最亲近最熟悉的人。但是妈妈身上同样有你不知道的世界。你不相信?好,请你看看下面的问题,你能回答多少。 接下来,余心言同志提出了关于妈妈的56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十分具体、动人心弦:
妈妈出生在哪一年的哪一天? 妈妈的属相是什么? 妈妈出生的地点在哪里? 妈妈叫什么名字?谁给她起的名字?有什么意义?妈妈小时候在哪里洗澡? 妈妈像你现在这样大的时候吃过什么水果?一次吃多少? 妈妈小时候喝牛奶吗? 妈妈长到多大开始吃上巧克力、冰激凌? 妈妈读小学时用过几个书包?什么样的书包?多少钱一个? 妈妈在学校里受过什么表扬? 妈妈读小学时有多少本课外读物? 妈妈小时候玩什么游戏? 妈妈会背哪些古诗词? 妈妈爱唱什么歌、会跳什么舞? 妈妈小时候会做哪些家务? 妈妈什么时候有了自己的手表? 妈妈多大的时候谈恋爱?妈妈多大岁数时结的婚?有哪些人参加了她的婚礼? 妈妈怀你的时候有什么妊娠反应? 妈妈生你的时候是顺产还是难产?经历过什么痛苦? 你吃过妈妈的奶吗?多长时间?奶水够不够?妈妈想了什么办法? 你断奶的时候,妈妈想了哪些办法? 你小时候有没有夜啼不睡觉的毛病?如果有,妈妈怎么办的? 你小时候有没有挑食的毛病?如果有,妈妈怎么办的? 你小时候妈妈一天要给你洗多少块尿布? 你有没有受伤出过血?当时妈妈是怎么做的? 妈妈何时参加工作?都做过哪些工作? 妈妈第一个月的工资是多少?怎样用的? 妈妈在工作中受过什么奖励,得过什么表扬? 妈妈一天工作几个小时?路上几小时?做家务几小时?吃饭几小时?睡眠几小时? 妈妈一般晚上几点睡觉?早上几点起床?你先起还是她先起? 妈妈体重多少?血压多少?血脂多少? 妈妈戴不戴眼镜?如果戴,是多少度? 妈妈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妈妈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妈妈最忧愁的事是什么?
仔细想想,你能回答几个?
……
一次,北京电视台请我做节目嘉宾,主角是个十一岁的男孩,他九岁时离家出走,在外面流浪了3年。 主持人问他:“你在外面流浪时最想谁?” 男孩说:“最想我妈妈。” “你怎么想的?” “我想如果我有了钱,一定买辆汽车,把我妈接出来看看。”
男孩子为什么那么想他妈妈呢?无意中他讲了一件事。 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家的母猫难产。小猫死在了猫妈妈的肚子里,妈妈让他帮助母猫把小死猫拽出来。 “当时那只母猫悲惨地叫着,”男孩说,“每拽出一只小猫,那母猫就使劲地叫,有一只小猫身子拽出来了,头还留在肚子里。就在母猫惨叫的时候,我妈说了一句话:‘生你的时候也这么难!’我这才知道,我妈真不容易呀!”说到这儿,男孩大声地哭了。男孩的妈妈也哭了。 听着孩子震撼心灵的呼喊,我想,那些轻生的孩子,可能从未有人跟他讲过,生命是怎么来的,自己是怎么长大的。也从未思考过,我该如何去回报给予我生命的人。
我也理解了,为什么有些国家小学校园的墙壁上,贴的标语是:“爱你的妈妈!” 是呀,不爱妈妈的人,又怎么会爱祖国呢?
台湾的生命教育课有一个“体验生命的孕育,珍惜生命的不易”的体验课程,让孩子胸前负重10公斤,不用双手撑持,上楼、下楼、快走,体验孕妇的艰辛。做过这个体验的学生,将更能体会母亲的辛苦,更会珍惜自己的生命。 ……
真爱孩子,不能一味溺爱孩子,更不能粗暴地打骂孩子,而是要用母亲博大的爱去感动孩子,唤醒孩子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 母爱,那是珍重生命的爱。 母爱是地。
现在,我们讲教育的方法层出不穷,可真正关乎教育的有几个?大多数是挂着教育的羊头卖着教学的狗肉。
面对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孩子需要的不是极度内卷下的被迫努力,而是出于爱心爆发的强大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