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两个部分:先说自己的读书感受和点评,然后在讲讲书中的主要内容和干货。
1/2读书点评:
在看见一本书的时候,作为读者最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呢?
Q:是否推荐?你作为看过这本书的人认为我是否应该在这本书上花时间或者浪费时间?
A:从投资人的角度出发,我个人认为这本书值得一看。
Q:这本书写的好不好(丰富性&趣味性)?
A:尽管他的趣味性不是很强,可能读起来会让你觉得有点枯燥,但是它的内容很丰富,其次书的内容效用性很强。
Q:这本书是关于什么的?3有没有用(可读性和效用性)?
A:书中涉及了巴菲特从早期,中期,到近期20家公司的投资案例一方面可以让你了解巴菲特股神的传奇投资经理,另一方面足够启发你的投资估值和决策。
下面上干货(可以看最后的经验总结)
2/2主要内容和干货总结:
这本书是之前看见一位公众号推荐的,两周之前就想要看这本书,但是由于最近事情多就耽误了,看这种翻译的书籍由于语言表达的问题,读起来总是觉得很别扭,语言表达上有些绕和枯燥,最终下定决心把这本书给整体的看了一遍。觉得还是有很多收获的。而且在书中发现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巴菲特早期投资的时候市盈率一般都比较低,10倍以下,到了中期的时候收购公司的市盈率一般都到了11-15倍,到了晚期,巴菲特购买的一些公司的成长性一般的情况下,收购公司的市盈率高达17-19倍市盈率。巴菲特后期买入的公司规模也是越来越大。(题外话,IBM最终被巴菲特反思为一个错误的投资,同时最近巴菲特购买的亚马逊估值也是高达40倍以上。)
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合伙制年代(1957-1968),第二部分中期(1967-1988),第三部分近期(1989-2014)。第四部分经验总结。
一、合伙制年代
回顾巴菲特早期合伙制年代,巴菲特的投资策略重点放在低估值上面,对于公司质量关注不够。巴菲特采用的公司清算法对我启发很大,因为自己之前也考虑过用这种类似的方法给公司进行估值。这是一种对公司的资产进行清算的估值判断方法,看下图。在早期时巴菲特收购的公司市盈率经常在10倍以下
二、中期
巴菲特似乎把更多的权重放在了企业的品质上。他把焦点从企业的资产价值转到评估企业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巴菲特总是会以较高的估值购买一流的公司,乐意支付更高的市盈率(如,在几个实例里的市盈率都是15倍)。在评估企业的品质方面,巴菲特的品质定义既包括定量的内容,也涵盖定性的内涵。
三、晚期
此时巴菲特的投资策略上一个明显的相关变化是:投资重心更多地放在了大公司身上。但就投资风格而言,巴菲特似乎仍然维持着他在中期所形成的、以定性要素为决策依据的策略。巴菲特专注在能力圈上面,他会再次光顾(他在十几年前就成为专家的)相同行业——有时,甚至是相同公司。(作者在分析巴菲特后期投资的公司的时候也是有所疑问,认为巴菲特购买的公司估值并不便宜,而且优秀程度没有那么明显,但是作者出于对巴菲特的尊重或者崇拜,尽管不合理,作者也是强行解释一波认为巴菲特的决定是正确的,哈哈哈作者也不能免俗。)
四、我们能从巴菲特学到什么?
A.信息的质量:即就成功的投资而言,高品质的信息至关重要。若没有高品质的信息支持你的定性见识,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不要投相关的标的。
B.利润增长的持续性:与其花80%的调研时间去精确地计算企业去年的当期利润几何或精确地计算其资金收益率,还不如花更多时间去寻找利润增长稳定性很好的企业,并找到那些支持为何会如此的高品质数据。千万不要掉入精确而错误的陷阱!
C.让机会驱动你的投资风格:这里所总结的经验是:投资者不应该逆市场强推某种投资风格;相反,他们应该构建适于不同市场环境的不同投资风格的专业知识。在机会出现的时候,能够及时抓住机会;同时,在看不到机会的时候,不要降低投资标准而为之。
D.一切都取决于管理层:虽然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变迁,但巴菲特投资方式有一点是一如既往:对优秀管理层高度关注。其他著名的价值投资者(沃尔特·斯科罗丝和本杰明·格雷厄姆)通常不太在意评估管理层,但巴菲特会花大量的时间去理解和评估标的公司的管理层。巴菲特认为一个经理人应该具有绝对的诚信。他还看重有能力合理配置资金的经理人。显然,巴菲特把好的管理层作为一流投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或是最重要的标准)。他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熟悉、评估和指导这类经理人,寻找已被证实有成功经历且对他们领导的企业热爱至深的诚实的经理人。
专注:财务、阅读、投资、时间管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