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日常里,出现了很多关于marching band的描写。的确,这项活动在我这段生活中的比重,不亚于一份全职。
例如,今天礼拜六,老二的行程是早上八点起床,八点半出发,九点到三点训练,四点半准备出发去比赛,晚上十一点五十回到学校,接回家已经是礼拜天的凌晨了。
之前礼拜四和礼拜五,也都是朝九晚六的训练。
下午三点开始下雨,到四点半也没停歇。我把老二送回操场后,有些担心,就在车里坐了一会儿。
外面不时有音乐响起,我不禁纳闷,现在应该正在装车,哪里来的音乐呢?
五点左右,人群似乎开始沸腾,我忍不住好奇下车查看,才发现很多家长在夹道欢送孩子出发。喧闹的音乐来自家长组成的Pep Band。
出发的车队前头是警车开道,之后三辆十八轮运送乐器和道具,六辆校车紧随其后,最后有一辆小车压阵。
十度不到的天气,凄风冷雨,大抵是心头有把火,才这般欢腾。
前几天跟一个家长闲聊。这位家长是祖辈,孙子已经到了高中第四年 ,也参加了四年。他随口问我,孩子为什么参加,大抵我看起来于此道实在小白;等我问到他的时候,他说他当年上高中就参加Marching Band, 喜欢这齐鸣中的恢弘,眉目间难掩自豪。
每个城市都有独属于自己的特色,在吃食和风景之外。
这样的风土人情,有的在深夜酒吧的脱口秀里可窥一斑,更多的则是在课余学校的各色活动里,代代相传。